东沙海区深水碳酸盐岩的发育与地震识别特征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东沙海域深水区生物礁和碳酸盐岩台地进行地震识别,并与南海北部陆缘其他深水盆地对比,对东沙海域重点目标区进行精细解释,建立东沙海域更加精细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研究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规律。
其他文献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南海南部新生代陆缘沉积盆地北康盆地作为实验场开展位场三维成像技术研究,探索高精度海量位场数据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寻找多源位场数据融合的解决途径,并得出高精度全三维位场物性成像技术。纵观各种地球物理方法,位场勘探技术采集和处理成本都十分低廉,可以容易地获取到大空间尺度范围的地球物理场信息。在数据处理和解释方面,三维位场反演必将提高整个位场反演技术水平和为远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提
海洋磁力异常图是海洋磁力测量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的好坏不但反映了调查资料的质量,也反映了该区的调查程度,是下一步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图件。我国在中国近海进行了多次磁力测量,取得了大量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在测网、参考场、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编制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该区磁力异常特征的高精度图件至关重要,它需要对历年测量的磁力资料进行整理、取舍、拼接和成图。其中,选取一种合适的、快速的网格拼接方法是
本文从磁静区内重磁资料的联合反演入手,采用低纬度磁异常变磁倾角化极、小波多尺度分解、遗传算法和归一化总梯度法等方法,对南海磁静区磁性层的年龄、磁化强度及空间分布形态和磁静区岩石圈结构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磁静区内居里面抬升,磁性层厚度减薄。考虑到南海北部处于拉张性的应力环境中,初步认为南海磁静区可能与地幔热物质上涌活动产生的热退磁效应有关。
南海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线相互截切,是经中渐世以来的海底扩张作用形成的边缘海,其形成演化与周边板块在中新生代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南海复杂的海底地形和多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多种类型、形态的重力异常特征,根据自由空间重力异常以及布格重力异常特征,结合地形和地质构造,可将南海海域的重力异常场划分为陆架与陆坡异常区、海沟与海槽异常区、海盆异常区以及岛礁异常区四种不同类型的重力场.
“十一五”863计划“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是海洋技术领域针对深水油气的国家重大项目,其中“深水油气综合地球物理采集处理及联合解释技术”课题就是要形成针对深水、深层的勘探程度极低区域,开展区域的概查、普查、详查的技术和能力,目的是建立深水海域区域的构造、沉积框架,进而研究海域的形成演化以及与油气资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的匹配关系,不但对于探查油气勘探的潜力,发现油气藏意义重大,同样
本文介绍利用海上地震非初至折射波计算折射层平均速度的方法和应用情况。与常规在炮道集拾取初至折射波不同,本方法在远偏移距单次剖面上识别并拾取折射波层位得到连续的折射波走时,利用不同偏移距折射波的到达时差计算折射层的平均速度。该方法在折射波的识别和拾取方面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不仅可以很好的利用初至波,对于比初至波到达时更晚的折射波,甚至对到达时在直达波之后的折射波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本文利用该方
当气枪组合震源在海水中沉放深度较浅时,鬼波引起的频率陷波在较高频率处出现,子波可获得较丰富的高频成分,但其低频成分不足,针对这种现象,提出立体组合气枪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鬼波的影响,使其激发的子波具有较好的低频和高频成分。
本研究采用来自于南海北部陆坡深水盆地白云凹陷的高分辨率2D和3D地震数据、浅层及深部测井资料及多波束资料,对深水钻探中浅水流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及超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具备浅水流发生的潜在条件,深水水道发育区为潜在的浅水流危险区,浅水流具有独特的地震响应特征,泊松比高达0.49,纵横波速度比约为3.5-9或更高SWF层位对地震属性的敏感度Vp/Vs>AVO响应>泊松比。现
本文对东沙隆起带上的构造型碳酸盐岩气烟囱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东沙隆起带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综合钻井资料及地震数据,基本认定构造型碳酸盐岩气烟囱与东沙运动紧密相关。构造型碳酸盐岩气烟囱对碳酸盐岩储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造成油气产量下降的原因。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礁相碳酸盐岩广泛发育,采用地球物理反演的方法,在已发现礁相碳酸盐岩油气区储层的区域进行地球物理特征研究,对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东沙海域深水区生物礁和碳酸盐岩台地进行地震识别,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主要的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其中对流花碳酸盐岩区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重点分析,初步查明了南海北部深水区碳酸盐岩台地时空分布及其地球物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