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能量贴」─无入侵性、环保、创新科技突破性针灸与远红外线治疗镇痛手段

来源 :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针灸与远红外线具有镇痛和抗炎的效应已获学术和医学界公认,李宛谘教授突破性发明—「针灸能量贴」—辅助针灸工具,有效发放平均90%远红外线,以无入侵性及环保之创新科技治疗镇痛及抗炎. 研究方法:先证明传统针灸通过体表的物理刺激,诱导一系列生物信息,使该局部组织释放出腺苷(Adenosine),大大提高该处的腺苷酸含量(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积极配合神经免疫调节轴的活动,达到局部消炎,减少发出疼痛的神经信息.再证明远红外线能够刺激线粒体(Mitochondrion)导致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生成积极配合细胞修复及组织愈合,同时亦可增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传递提高血搏量推动免疫调节,减少发出痛楚信号并启动多项细胞修补活动.最后透过三种验证方式证明所发明的「针灸能量贴」可作针灸辅助工具:(1)自2013年获国际多项科学验证证明「针灸能量贴」有效发放平均超过90%远红外线;(2)经过中医针灸师临床实证迅速减轻镇痛;(3)2013年采用随机双盲测试模式(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作临床测试281人,测试结果,贴了「针灸能量贴」后15分钟,有效纾缓镇痛达61%;贴后1小时,有效纾缓镇痛增至81%. 研究结论:所发明之远红外线「针灸能量贴」无入侵性、无药、无电、无物质(极之环保),而是透过平均超过90%远红外线发放率把治疗信息传递进大脑,启动自我修复机制,与针刺体表发出的生物信息所引起的生理机制相辅相成.中医师可以其专业指导康复 “主要穴位”,再利用「针灸能量贴」代替银针,患者并无活动限制及饮食禁忌,不但辅助针灸促进疗效为病人缩短疼痛的过程,亦为本来畏惧针灸的用家带来福音.「针灸能量贴」是辅助并提升针灸治疗技术的创新工具.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职业苯接触人群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寻找早期苯中毒的敏感效应标志物,也为苯致血液毒性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以广州某石化厂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苯接触体检工人为暴露组(69人),以非苯接触体检工人为对照组(74人),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外周血样,以血细胞测定仪检测外周血常规,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探索两
研究目的:近年来,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上的研究已有一些进展,一般在田径项目研究较多,而赛艇项目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赛艇项目在2km 比赛中,能量代谢属于混氧供能过程,需要运动员同时具备无氧能力和有氧耐力能力。通过分析8 周HIIT 对赛艇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与身体成分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HIIT 对赛艇项目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是否可能具有积极影响。
研究目的:观察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大鼠脑、心、骨骼肌组织和线粒体中PHB1表达的变化,探寻其与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关系。研究方法:将80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中等强度训练组、一次性力竭组和过度训练组(对照组:常规饲养,不加干预)。
研究目的:射击运动是一项以静力性为主的运动,要求运动员不仅有熟练的持枪感觉,还要有稳定且持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对运动员身心及大脑的稳定性更是有极高的要求。磷脂酰丝氨酸(简称P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细胞膜内层,与膜功能有关且唯一能够调控细胞膜关键蛋白功能状态的磷脂。
研究目的:探讨MG53 蛋白基因敲除对运动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骨骼肌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研究方法:MG53 敲除和野生小鼠分别采用4 周2%负重+力竭游泳运动、一次性离心运动(15 度下坡跑60 分钟)和左后肢缺血再灌注(止血带绑扎2 小时后去掉)造成骨骼肌损伤,井选择于施加损伤因素前和运动或再灌注即刻(0 小时)、2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48 小时及72 小时取骨骼肌样品固定、包
研究目的:基于多因素分析,研究心肺耐力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包括冠心病、脑卒中)10 年发病危险度的相关性,分析剂量反应关系,提供可量化的运动健身依据,为运动促进健康、预防相关疾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健康体检的40-59 岁年龄段自然人群(1123 人,男女分别为610、513 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兔腰退变椎间盘肌动蛋白(actin)、微管结合蛋白(tubulin)表达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防治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模型组、电针组4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轴向加压法建立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电针组给予L4、L5双侧夹脊穴电针治疗28天.各组于术后第28天和56天取出椎间盘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椎间盘细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20只,均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Normal组)、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脊髓损伤组(ASCI组)、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治疗+甲基强的松龙组(EA+MP组)及急性脊髓损伤+抑制剂组(MDL28170组),每组24只.每组又分别分
目的:探讨筋骨针结合气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独特优势;方法:将1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采用筋骨针结合气罐治疗,1周治疗1次,共3次,2个月后随访;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治疗4周,2个月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分数变化及组间疗效比较;结果:筋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评价灸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F)中的相关文献,经过严格地筛选后,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的文献有15篇,1151例患者,纳入研究普遍质量不高.Meta分析结果示:(1)灸法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