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田中高含水期水力喷射打孔结合压裂挖潜技术探索性应用

来源 :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py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某油田渗透性低、储层非均质严重、裂缝转向压裂角度不可控制、剩余油定向挖潜难度大的现状,试验应用了水力喷射定向打孔结合压裂技术,探索低渗透油田剩余油有效挖潜新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剩余油挖潜原理、选井选层、施工工艺以及现场试验情况.截止目前累计实施3口井,累计增油1413t,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水力喷射打孔能够实现定方位、定深度、定长度打孔,实现剩余油定向挖潜。水力喷射打孔能对人工裂缝起一定的诱导作用,但裂缝方位仍不可控。对于低渗透油田,在技术条件允许情况下,水力喷射打孔孔眼越多越有利于油井增产。对于高含水井剩余油挖潜,水力喷射打孔技术要以精细地质描述为依据,才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其他文献
对矿井风机故障信息的提取以及寻求有效的分析判断方法,已成为煤矿生产和故障诊断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获取矿井风机振动信号的特殊性,致使有效的振动信号被大量干扰信号所淹没,给特征分量的提取及故障诊断带来很大困难.该文应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提取矿井风机振动信号特征分量,并与FFT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表明:HHT方法与FFT方法相比可更有效提取风机振动信号特征分量.
以某小流量系数离心压缩机模型级为研究对象,测量了模型级叶轮盖侧以及盘侧间隙的静压分布以及叶轮的轴向推力.测量结果表明:叶轮盘侧间隙与盖侧间隙静压分布沿半径增大的方向基本呈线性分布;叶轮轴向推力是静态力与动态力的合成,静态力是主要成分,动态力也占有较高比例;叶轮轴向推力基本上随着机器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大,主推力基本上随着流量的减小而增大,但到近喘点时主推力会有所减小.
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水处理化学品是按照应用领域来划分的一类专用化学品,是指用于水处理的化学药剂,根据产品功能,水处理化学品可分为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絮凝剂、离子交换树脂、净化剂、清洗剂等。在专用水处理化学品中,水溶性化合物的销售额占比为85%-90%,按照销售额的大小排序,依次为缓蚀剂、絮凝剂、阻垢剂、杀菌剂和消泡剂。
微生物驱是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式.通过近14年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在7个区块开展了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本次对已实施微生物驱井组的生产动态进行分析,重点对实施过程较为完整的罗801、中一区Ng3、沾3等三个区块的实施状况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微生物驱油的规律、见效特征,分析该项技术的油藏适应性.以室内研究为基础结合现场实时动态监测对微生物驱油的主导机理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下一步微生物驱油
为了研究驱油功能菌在油藏中运移的不可入孔隙体积效应,应用微孔滤膜过滤法建立了微生物不可入孔隙尺寸的测定方法.实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同菌浓和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的不可入孔隙尺寸(IPD),并结合岩心孔隙累积分布概率曲线,确定不同渗透率岩心的不可入孔隙体积(IPV).实验结果表明:菌体通过微孔受到注入速度和菌浓的共同作用,通过孔径范围在0.308~2.617μm之间;芽孢杆菌可以通过小于自身大小的微
聚合物驱油属三次采油技术,是注水油田开发末期提高储层动用程度、提高最终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七东1区克下组油藏30万吨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2011年被确定为股份公司重大科技项目,2012年实施加密完善井网,2013年7月开始前缘注水,2014年9月开始注聚.聚合物驱油,在宏观上,它主要靠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驱替液和被驱替液的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体积;在微观上,聚合物由于其固有的粘弹性,在流动过程
为了提高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引入微生物生长促进因子HYB-12,设计一种新型激活剂体系.当新型激活剂体系中HYB-12添加量为0.05%时,激活后内源菌浓度达到1.2×109个/mL,提高了两种功能菌的含量,即地芽孢杆菌由104个/mL提高至106个/mL、产脂肽菌由103个/mL提高至104个/mL.新型激活剂体系对柴油乳化指数达到100%、原油降粘率达到95.79%,洗油效率达到95.07%,
海上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产出水的举升、存储和处理费用不断增加,部分平台设备负荷无法满足水处理量要求,给海上油田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通过研发新型井下油水分离器,并设计配套工艺管柱,开发出一套适合海上油田的悬挂式井下油水分离及回注工艺,可大幅降低油井地面产水量.新型井下油水分离器改变了传统锥式结构,采用管道式导流片结构,适用于Y型管柱结构,最大外径130mm,处理量可达1200m3/d,整个工艺系
为了研究油层法微生物采油代谢产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能力,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及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建立了储层中微生物代谢产物含量与微生物可利用物质含量的数学方程;分析了微生物驱油机理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化学组成,揭示了微生物在储层中生长代谢有利驱油物质的能力.分析发现利于驱油的代谢产物成分中氧原子数量较多,而储层流体中可供微生物利用以合成驱油物质的氧原子浓度相对较低,限制了含氧原子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
南堡35-2油田是渤海典型的注水开发稠油油藏,地层原油粘度为50~950mPa·s,由于地层原油粘度大,油田开发后逐渐出现含水上升快,区块层间动用不均衡等问题.为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控制高渗层注入水突进,增加中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减缓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南堡35-2油田开展弱凝胶调驱技术研究,从2007年至今该油田共实施5个井组,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改善,本文针对弱凝胶调驱效果,建立渤海稠油油田弱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