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研究--基于102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资料分析

来源 :第十二届两岸四地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委书记这个群体在大陆70万县处级干部中占比不到百分之一;是地方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 中央和省委实现地方治理的执行者、实践者;中国基层社会的权力核心,县委书记的个人特质工作风格深刻地影响著地方的政治生态;在非竞争性政党制度下,成为县委书记由是省委提名审定, 同时也有个人生涯发展的特点;研究县委书记职业生涯发展,对於认识、培养县委书记均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探討慈濟志工志願服務投入之現況,以及影響志願服務投入之因素因果關聯性。根據相關文獻與實證研究,以情緒勞務、公共服務動機與角色衝突,做為對志願服務投入的影響因素建立研究架構。
会议
女性主義公共管理理論是公共管理學中的反主流文化、反霸權話語和批判理論之一,它運用性別視角重新審視公共管理學中的價值預設和理論框架,對經典公共管理學途徑所體現的“性別盲視”進行揭露和批判,通過對作為個人身份、作為組織制度和作為權力關係的性別分析,來完成對公共管理學的性別重構。
警察代表國家執行公權力,其工作內容與民眾權益息息相關,如果執法者轉變為違法濫權者,侵害人民的權益或發生索賄、包庇、縱容不法業者等貪瀆違法弊案,勢必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警察機關基於職責必須針對妨害風化(俗)之營業場所執行取締工作,但礙於臺灣政府對於色情管理政策課予警察機關過多責任,可能衍生員警與業者不當交往、包庇、索賄等情事,甚至因案遭起訴、判刑、嚴重斷傷警察形象。
社區公共服務的提供關係到社區治理的成功與否。在單位制解體後的社區治理轉型期,社區行政服務、社區專案制服務等行政化力量主導的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成為主流,社區基金會和社區微項目構成了重要補充,本文將四種方式置於科層化-社會化與控制-競爭的分析框架內加以考察。
本文讨论了网格化社会治理的运行模式和现状,从网格化社会治理参与主体的差别导致的信息不完全问题入手,将网格化社会治理置於政府与公众群体的渐进演化系统中,进而构建政府与公众的群体演化模型,通过对演化特性和政府公众群体演化相图的分析表明, 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可持续有赖於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赖於政府与公众间相互合作和信任。
社會企業是因應弱勢族群的需求,或是公益與社會價值理念而成立,不同於一般企業因為市場需求與利潤動機之形成,社會企業強調透過企業的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焦點在於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三重底線之價值。本研究以光原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與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作為個案分析。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时, 中国社会治理形势也迎来了新常态。社会矛盾不仅集中爆发, 而且呈现出“时空压缩”特徽。社会治理的任务更加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与社会需求的回应。社会治理的新常态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然而, 当前社会组织发展存在明显的量质分离特徵。
在歐美國家,基層治理(neighborhood governance)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尤其是對於社區的影響之任何決策,都可以說是基層治理的核心。在基層治理過程當中,當地居民透過當地參與機制,來實現基層治理的特質。
公務人員為台灣社會新鮮人最想從事的行業之一,而圓夢所須跨越的門檻,就是參與競爭激烈的公務人員考試並及格。公務人員考試為我國政府最倚重的選才工具,工具的設計主要聚焦在政府工作所需專業職能的測量,但吾人尚不知公職考試對於考生的公共服務動機會造成何種影響。
「為民服務」是當代政府對公務員的基本要求;政府機關以之為提升政府績效的最低標準,規範公務員必須以「公僕」的態度為民眾提供各種法定的服務。臺北市在1980年代開始改革各機關的「臨櫃服務」 ,以建立「標準作業流程」來規範公務員在一定期限內完成或回復各項民眾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