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水资源配置效果综合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客观性和可比性较差等问题,将混沌运动的遍历性特点与神经网络耦合,构造混沌学习算法,利用混沌映射产生的序列引导搜索过程实现优化问题有限极值区间的遍历性自由跳转,调用神经网络算法实现每一局部区间的快速极值寻优,并用最优保存策略使算法收敛到全局最优.将此模型应用于水资源配置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原理简单,计算方便,结果准确,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推广性.
其他文献
本文为了对内蒙古河段淤积特点及成因进一步分析,根据内蒙古河道近期淤积现状,阐明了内蒙古河段不同的淤积类型,并且指出了淤积的主要原因所在.十大孔兑淤堵,青铜峡水库排沙,是造成内蒙古河段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造就了十大孔兑以上的溯源淤积以及十大孔兑以下的沿程淤积.
针对辽宁省内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节水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对全省进行了节水分区,分析了不同区域的节水发展方向及对策,即辽西北地区要以水资源的安全供给为基本前提,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发展现代节水灌溉农业和推广旱作农业节水技术;中部地区应以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节水治污为重点,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和生活节水技术;东部地区,主要应加强用水定额管理,依靠行政、经济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
农田土壤水分模拟是农业用水管理的重要依据.以根系层土体水量平衡方程为依据,考虑根系层下界面水分通量,构建了农田土壤水分变化模拟模型,该模型由作物蒸发蒸腾量模型、根区下界面水分通量模型以及水量平衡方程等组成.采用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基地2007年和2008年二个年度冬小麦试验资料,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土壤储水量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达到0.9555;F检验结果达到极显
本文根据东江红壤坡地水循环特征,选取东江星丰流域,利用华盛顿DHSVM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了高分辨率的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建模.利用实测水文资料进行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确定性系数达0.71 ~ 0.83,模型在该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采用极端土地利用/覆被法构建4种土地覆被变化情景,运用模型模拟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以常绿针叶林为主的现状覆被变为草地覆被情景时,径流量及蒸散
本文在黑龙江省宾县二龙山蒸发实验站十余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20cm口径蒸发皿的代表性和折算系数进行初步分析和计算,得出其与各种口径的折算系数.
根据大伙房水库1959~2005年水库调度资料,探讨大伙房水库入库径流变化特征和规律.通过计算不均匀系数、集中度,运用季节性肯达尔趋势检验法,并引入自相关系数,分析得到大伙房水库入库径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即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比较稳定.并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同时大伙房水库入库径流的不均匀系数达0.43,其变差系数为0.55.入库径流量呈现一个下降趋势.相邻月径流自相关系数平均达0.75
通过渤海新区水资源利用的统计,分析了地下水漏斗发展趋势,建立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相关关系.对地面沉降和风暴潮耦合对沿海地区影响进行了预测,提出防灾和水资源科学利用对策.
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水资源综合调配决策支持系统,辅助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调配决策,是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调配研究与实践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北京市水资源综合调配形势,然后阐述了北京市水资源综合调配研究的技术体系,最后提出了北京市水资源综合调配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包括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框架、水资源调配核心模型及系统的开发等内容.本系统可为北京市水资
Firstly,the 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modules are analyzed and designed.Then interrelated technologies of COMGIS-based computer development pattern are studied.And Dalian groundwater resource
水资源具有有限性和循环性的特征,河北省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有限,特别是中东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而当地海水、咸水相当丰富,具有利用的前提条件.本文以沧州市为例,重点分析了在全社会大力节水、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和引黄水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当地丰富海水、咸水资源进行淡化利用的主要技术,研讨了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全社会充分利用海水、地下咸水资源优势,加快咸水淡化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