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过程中柞蚕蛹腐烂的初步分析

来源 :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nfei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柞蚕(Antherea pernyi)茧大规模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过程中,柞蚕茧腐烂现象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腐烂类型可分为四种类型,未发育或无寄生,寄生但发育进程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经过分离培养共分离了11个菌株,经16SrDNA鉴定分别属于Proteus,Serratia和Cosenzaea三个属.柞蚕茧为替代寄主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过程中腐烂是柞蚕茧内源菌所致.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总结了2012-2017年河南漯河地区赤霉病发病规律及特点,分析了气象等因素,并总结经验提出准确预测预报,引起重视、提高意识,提前预防、抓住最佳防治时期,进行化学防控等对策.
济源市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地形非常适合进行十字花科蔬菜制种,济源市市十字花科蔬菜制种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菌核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为此,对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研究,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十字花科蔬菜制种田菌核病的发生危害.
观察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观察对白粉病、锈病等的兼治效果,评价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增产作用,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对象:小麦赤霉病,作物:小麦,品种:周麦27.2.2、作物栽培条件:试验设在项城市范集镇蒋桥行政村,面积20亩,土壤为两合土,肥力中上等,播种期2016年10月5日,亩播量15公斤,试验时小麦生育期为扬花初期.选取30%戊吟醇·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戊福)(由南京南农农药科技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2006年博爱县首次发现小麦全蚀病,本文主要总结了县小麦全蚀病历年发生情况,并重点从植物检疫角度出发探讨了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应在“加强检疫保护无病区,封锁零星病区,控制重病区”的防控策略的基础上,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化学的防治手段,达到保护无病区,控制初发病区,治理老病区的目的。
莲藕枯萎病又称莲瘟、腐烂病,是近几年范县沿黄稻田莲藕种植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据调查,莲藕枯萎病的常年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25%,严重时高达40-60%;为害轻的减产20%左右,重的减产30-50%,严重制约着稻田莲藕种植区的经济效益.病原及其侵染莲藕枯萎病的病原物主要为半知菌亚门镰孢属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另外,半裸镰孢菌(F.semitectum B
中国鸡腿菇的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消费者对鸡腿菇认识的不断深入,鸡腿菇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市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总状炭角菌的危害,造成鸡腿菇栽培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广大菇农损失惨重,从而缩减栽培规模甚至放弃鸡腿菇栽培,对鸡腿菇生产造成致命的打击.鸡腿菇总状炭角菌已经成为制约鸡腿菇生产的"瓶颈"问题,为此
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4.6℃,日照时数218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86㎜,非常适合春、秋二季马铃薯栽培.近年来,随着我区种植业结构深化调整,春、秋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6年已达5万亩.但由于受品种抗性较差、初次侵染菌源量大、气候条件适宜和栽培管理水平较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在本区发生危害较重,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成为制约马铃薯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探明外来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在中国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弄清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中国境内的扩散路线、趋势及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中国入侵来源,作者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技术,采集和分析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中国12主要发生区的种群.分析结果表明:1)在分析的12个方翅网蝽种群中共发现9个单倍型(即H1–H9),其中有4个单倍型(44.44%)为独享的单倍型,独享单倍型的存在表明这12个方翅网蝽种群之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中国重要的水稻害虫,主要依赖嗅觉感觉寻觅寄主和配偶实现种群繁衍,所以研究二化螟的触角叶解剖结构,将有助于研究二化螟嗅觉行为的神经调控机制.在本项研究中,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获得二化螟触角叶的扫描图像,利用图形分析软件构建触角叶神经纤维球的三维模型.研究结果发现雌性二化螟的触角叶具有53个神经纤维球,按顺序排列
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和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是杨树的重要食叶害虫,分布广、发生重.白蛾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septentrionalis)是寄生于杨树食叶害虫的有效寄生蜂.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柞蚕蛹人工繁育白蛾黑棒啮小蜂,对白蛾黑棒啮小蜂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寿命和性比等指标,以及林间释放后出蜂率和对杨小舟蛾和杨扇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