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方法检测灰飞虱携带水稻条纹叶枯病毒比较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生物法对采自浙江湖州、嘉兴等地的供试灰飞虱虫源进行了传毒率测定;随后利用斑点免疫结合(DIBA)方法对生物法测定中回收的同批灰飞虱样本在实验室进行带毒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灰飞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率有明显差异,利用斑点免疫结合(DIBA)方法检测的带毒率均大于生物法测定得出的传毒率,2年平均比值为1:0.61。研究结果为灰飞虱带毒率检测方法确立、数值转换与病害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根据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引起黄皮果实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用PDA、NA和GSA培养基从无病黄皮果实果皮组织内分离获得内生菌532株,其中真菌169株,细菌363株,未分离获得放线菌,分别占总分离物的31.77%、68.23%和0%。测定了所有内生菌在离体条件下对黄皮果实炭疽病病原菌(C.glo
本实验室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强防治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SH7菌株。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且对发酵条件(起始pH值、装液量、接种量、温度、转速、最佳发酵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发酵培养基组分对菌体收获重量的影响相差较大,其中牛肉膏影响最大。本试验获得的最佳摇瓶发酵配方为(质量分数):牛肉膏0.9%、蛋白胨2%、葡萄糖2%、NaCl1.1%、淀粉0.3%、30.
2004~2006年对水稻条纹叶枯病与虫媒灰飞虱的发生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明浙江诸暨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调查了耕作栽培、品种、药剂防治等因子与条纹叶枯病发生关系,分析了病害上升扩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控对策和措施。
调查研究了济宁地区早春薄皮甜瓜苗期3种主要病害猝倒病、立枯病和生理性沤根的症状、病原、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对两种病原性病害进行了病原分离及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济宁地区保护地苗床期每年2~3月是该类病害的重发生期,越冬菌源、低温、高湿、寡照是该类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控制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该类病害。对12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筛选,播种前苗床处理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与40%
介绍了甜菊苗期3种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病条件、侵染循环。并对该类病害提出了相关综合防治的方法。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与为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上升,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加重,为害株率上升,产量损失加大。水稻株发病率为0.5%~11.5%,产量损失率为0.53%~9.02%,两者之比平均为1:0.792。建立为害损失关系式为Y=0.4768+0.7276X,r=0.8898。田间测定结果,为发病损失评估和制订防治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对壳寡糖-铈配合物及褐藻酸钠寡糖进行了诱导烟草抗TMV活性测定。结果发现,壳寡糖-铈配合物具有诱抗活性,最佳诱抗浓度为10μg/ml,低于壳寡糖50μg/ml。褐藻酸钠寡糖,具有诱抗活性,最佳诱抗浓度为25μg/ml。
灰霉病是番茄栽培中的重要病害,长期依赖农药防治该病严重污染环境和产品。利用诱导抗性是植物病害可持续控制的一条有效途径。E. A. Achuo和K. Audenaert等用适宜浓度的BTH处理土壤或叶片,显著降低番茄灰霉的发病程度。众多研究表明,诱导植株下位叶片,可增强诱导叶和其上非诱导叶的抗病性;而诱导上位叶片对诱导叶及其下位非诱导叶的抗病性的影响鲜见报道。本试验比较了5种化学物质诱导不同部位叶片
2005~2006年对引种试验和面上推广的45个晚粳糯稻品种(系)进行条纹叶枯病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多数晚粳稻品种(系)不抗条纹叶枯病,抗性最好为E8籼粳交品种(系),其次为甬粳系统的甬优1号、甬优2号、甬优5号、甬优6号和甬优8号,E44、F104、杂5等品种(系)也有较好抗性表现;而秀优5号、加优1号、秀水09等较为感病,要特别加强病害防范。
中二软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以粳籼21为母本,长丝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常规优质稻品种,于200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中二软占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好,米质良好,但中感稻瘟病。作者等将中二软占品种的种子经密封后送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部分中二软占种子留在地面作为非诱变原种对照),于2003年11月3日随"中国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升空,经过18天的太空旅行,于11月21日返回地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