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利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作用减少化肥面源污染

来源 :2008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述了我国当前化学氮肥用量过大,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提出广泛利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主张,简述了国外利用生物固氮的现状和效益及中国农大近30年来对我国根瘤菌资源调查采集,研究成果及初步应用效果.建议更广泛有效的发挥豆科根瘤菌固氮作用,以大幅度减少化肥用量,以减轻能源压力,保护环境,保育土壤,保障农业和环境将续发展.
其他文献
在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控制后,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并已成为小清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通过对小清河流域大量的研究调查采样分析,该流域内各测点CODcr、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各指标均超过我国地表水质量V类标准(GB3838-2002),水环境质量与农业活动的非点源污染密切相关.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农村畜禽养殖和生活废弃物是造成小清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解
随着养殖业迅速发展,以户养为主的传统饲养方式已逐渐被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所替代.规模化养殖因饲养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养殖的饲料技术、防疫能力和管理水平;与传统饲养方式相比,规模化饲养大大提高了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从而有利于降低养殖场的饲养成本,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然而规模化养殖场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粪污及其废弃物等污染物,已渐渐成为该市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给周围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
中国是传统的猪肉消耗大国,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其排泄物恶臭的控制关系到猪场的可持续性发展,因而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本文介绍了猪排泄物中主要恶臭化合物的成分及来源,并综述了可通过根据猪的实际营养需求配制日粮,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在猪的日粮中添加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酶制剂、微生物制剂、抗生素、酸化剂、吸附剂、丝兰属植物提取物等日粮调控措施控制排泄物中恶臭化合物的产生量。
本文介绍了农药面源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农药微生物降解的机制,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农药面源污染微生物修复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农药污染的原位和异位生物修复方法。
全球范围内,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而农田土壤的氮素流失是非点源污染的重要表现形式.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成果,农田非点源氮迁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国内外对非点源氮素污染负荷的定量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控制策略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分析现状,从浏阳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一个依托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以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生态农业技术模式为支撑,实现加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途径.
农业面源污染是过量使用农用化学物质和农业副产品及废弃物未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必然结果.减少、控制及不使用农用化学物质,对农业副产品及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措施.作者认为,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最有效的途径.高效有机循环农业是作者在全国率先提出的现代农业新理念和新模式.它是以高效农业为目标,有机农业为基础,循环农业为栽体,生态农业为支撑,通过建立种植业与养殖业互相
简述了农村有机废弃物的主要来源、利用现状及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据此提出了在中国的典型农业产区综合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工程技术,分析了该工程产生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探讨了当前农村有机废弃物利用的主要问题。
本文回顾总结了我国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污染负荷监测评价、产污机理与影响因素、污染控制与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提升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水平提供指导.
农药的滥用已导致严重的污染.正确地认识农药,加强对农药的使用技术研究,科学地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和化学的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农药应用技术研究,协调好化学与非化学防治技术,强化农药的监管是控制农药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