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美术意识形态批评模式的确立与传承

来源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d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时期美术批评的发展以1942年4月全面开始的文艺知识分子整风为分水岭,经历了之前和之后两个时期.整风前的美术批评存在着文艺"民族形式"的讨论、工农兵自发的美术批评和知识分子内部的美术批评三种形式.整风后的美术批评经历了毛泽东对暴露黑暗思潮的批判、毛泽东讲话、马蒂斯之争、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和整风后的美术意识形态批评五个逻辑、历史进程.持续三十多年的美术意识形态批评模式在延安时期逐渐形成.第一次文代会将以毛泽东文艺"二为"方向为指导的延安文艺确立为新中国文艺发展方向,延安文艺的意识形态批评模式也被继承并发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使美术创作与美术批评的主体自觉按照"二为"方向进行创作和评论."十七年"间影响最大的美术意识形态批评事件围绕着新年画运动和国画改造运动展开,二者都存在于意识形态维度,实质依然是思想改造."十七年"的美术批评以意识形态批评为主导,逐渐集中于政治批评,对《收租院》的评论是演变的标志.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市场上旅游纪念品的造型、材质及相关工艺全方面的市场调查、受众分析,找出各地旅游产品设计的共性与差异,笔者以当代洛阳"三彩艺"旅游纪念品设计为例,试图探寻传统视觉表现语言与现代设计形式美法则相结合的新方法,在实践中总结出极具变化统一、对称均衡、比例权衡、节奏韵律等传统视觉元素与现代创新理念的新形式.以此提升洛阳本土旅游纪念品牌形象,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促进该品牌的文化内涵与其相关文
东北大花布在现代生活中以它强烈的色彩,浓厚的民族风情,为当今追求个性又充满民族情怀的人们所喜爱.不论是大面积使用,还是局部点缀,在设计者的创意设计下,它的语言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本文着笔于解放初家家使用东北大花布,到后来因为老土被收于箱底,再到现在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来诠释现代生活时尚,表达人们对这种传统民俗符号的眷恋.
艺术创作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成为文化生产的主要阵地,每个社会成员对其文化都有它们自己的、个人的解释。中国陶瓷源远流长,从古到今,从物质到精神,中国陶瓷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能工巧匠们的精湛技艺和代代相传。中国德化陶瓷文化以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何氏技法"为代表的德化传统瓷塑技法和烧制技艺与被称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一样享誉世界。创造力是使其传统得以延续的必要因素。任何新创造都隐含了文化中己经形成的那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不唯是一部个人艺术生涯的回忆录,更是他戏曲表演理论的总结和宣言。文章介绍了梅兰芳表演体系之“待开垦”与《舞合生活四十年》,阐述了《舞合生活四十年》的戏曲史价值,并探讨了其戏曲理论意义。
戏剧的三大要素既观众、演员和舞台.虽说后现代主义渐渐地把演员抽走,使用影像、装置艺术等来代替有血有肉有生命的演员.但是,在表演艺术中,演员——人,还是在一部戏剧中占有重要的核心地位.从演员的外表肉身,一动一静、一伸一张,能够领略人物角色中的内心生活、精神面貌,同时也能够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生态.本文试着通过笔者在14年前,即2000年编导一部取材自真人真事的写实话剧《心向太阳》,通过剧中两名年轻演员
“乾旦”也就是男旦的合理性问题,近来在梨园中又引发争论,从《中国京剧》陆续刊载的文章来看,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见仁见智,互不相让。笔者多年从事戏曲性别文化研究,对此问题向有关注,这里也来谈谈个人看法。需要说明的是,本人无意在否定与肯定之间作非此即彼的判断,而是打算从艺术学、性别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层面和多角度切入,对“乾旦”这一文化现象作面面观。
本文通过客观分析竹子的材料特性、工艺及视知觉特征,从新装饰材料开发设计的角度,对在住宅全装修中运用竹材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在住宅全装修这么庞大的产业中推广竹材的使用,符合绿色环保室内设计理念,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是绿色建材的概念。竹材是一种自然可再生资源,加上它的生长周期短、资源丰富、性能优良,充分有效地发挥竹材加工技术资源和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当代人
本文论述了以重组竹为基材生产新中式家具的合理性,从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分析了重组竹新中式家具的可持续性,根据材料特性提出相应的造型设计策略,结合实例总结出了重组竹新中式家具的造型特点.
作为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假设理论,“建筑的四层构成”理论认为建筑是由“物理因素”、“能源控制”、“社会和功能因素”以及“文化象征”这四个层面所构成。论文还介绍了一些运用这一理论的设计实例。
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文化层面,既具历史意义,又具现代价值.纵观世界的古代文明,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传承到现今的文明,这表明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可持续发展的特质.因此,中国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对当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可持续发展主流文化的建立,但是室内设计课程中对可持续性和可持续设计的教学以技术和技术规范为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传统应得到更多关注,可持续设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