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在胸腰椎转移瘤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gzj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13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1-68岁,术前Tomita评分2-3分,Tomita分型2-5型,均行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比术前、术后ASIA分级、VAS疼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评价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梗阻性黄疸定位与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分析在影像诊断中出现漏、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ERCP活检或手术病理等证实病因且病历完整的梗阻性黄疸病人的常规MRI及MRCP检查资料。结果 92例受检者中,结石或炎性狭窄病例66例(胆管结石62例,炎性狭窄4例,包括2例炎性狭窄病例伴有结石),其中完全性梗阻17例,约占26%(17/66);肿瘤性
目的 本研究探讨三阴性乳癌淋巴结转移的乳腺MRI影像多因素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与肿块大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动态强化方式、Ki-67指标、单发和多发病灶的关系.方法 三阴性乳癌共19例,年龄36~85岁,外上象限12例,内上象限及上部4例,中央分布2例,外下象限1例.17例为早期快速-延迟流出动态强化模式,1例为缓慢-渐进动态强化模式,另一例为早期快速-延迟平台强化模式.淋巴结转移组9例
指甲作为皮肤的附件之一,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征,是由多层连接紧密的角化上皮细胞构成。 从功能角度来讲,指甲具有保护指端、稳定指腹、增加指腹感觉强度的作用;另外,指甲也是人体美的重要修饰部分之一,指甲的缺失会导致手指灵敏度的降低,因此,这种方法很少被临床所采用,仅有个案报道,很多有关指甲疾患的专著甚至都没有提到全厚皮肤移植重建甲床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 在于探讨一种重建各种原因导致甲床完全缺损的手术方法
目的:总结应用闭合复位联合经皮空心加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自2005年—2014年就诊受伤后3-14天内采用用闭合复位联合经皮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非病理性骨折31例,男性13例,女性18例,左侧16例,右侧15例,年龄18-60岁,平均48岁。采用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
目的:总结一组单纯行颈椎前路手术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分析其手术方法及适应症,评价其临床疗效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 2011 年 1 月~2015 年 6 月,我院采用单纯前路手术治 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 107 例,全部患者资料完整,并得到随 访.男 83 例,女 24 例,年龄 19~75 岁,平均 40.7 岁.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对照回顾性分析研究GTF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疗效对比.方法 对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Evans Ⅲ,Ⅳ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GTF股骨头置换41例,PFNA内固定38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基础合并症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
目的 观察阶梯跟骨板及无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Ⅱ期成人获得性扁平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无头空心加压螺钉及阶梯跟骨板分别对15例及17例Ⅱ期扁平足患者实施跟骨内移截骨术合并胫后肌腱重建术,术前均摄持重的足侧位及跟骨轴位X线片并测量距骨第1跖骨角及跟骨偏移角。术后随访相应影像学资料及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并采用AOFAS踝及后足评分标准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及术后疗效评定。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肩盘切除椎间植骨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于2014-2105年在我院接受经前路颈椎肩盘切除椎间植骨手术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术前对本组患者进行颈部训练与心理护理,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与主治医师密切配合,术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加强围术期患者饮食管理,提供必要的出院指导等综合性护理措施。
AIS是最常见的导致青少年脊柱畸形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于自身形变的接受,而非一味追求手术的畸形矫正程度。基于之前对于AIS患者测评量表的研究,这篇文章对AIS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量表进行综述。通过比较各个不同测评量表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临床选择相应量表提供指导。
目的:介绍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纵向创面或跟踝部横向创面时皮岛倾斜设计的改良技术并报道其效果。方法:2001年4月~2016年3月,对37个病人38处小腿下段胫前纵向或跟踝部横向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皮岛倾斜设计的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旋转角(皮岛长轴旋转前后的夹角)<40°,或资料不完整的皮瓣不包括在本研究中。患者男28例,女9例,年龄5~78岁,平均40岁。创面位于小腿下段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