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三醇催化重整制氢基本规律的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研究生生物质能研讨会暨2011年中科院研究生院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研究生学术论坛(生物质能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ming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三醇是生物油内占主要成分的一种模型物,本文选择丙三醇作为生物质快速裂解油的模型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Ni基催化剂,在气化反应器进行丙三醇重整制氢气化研究,探索了重整制氢反应条件和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Ni/白云石催化剂添加氧化物MgO或CoO可以使得催化剂的活性有重大改善,能够有效地减少碳的沉积速率.选择催化剂Ni/MgOCoO-白云石,以反应气中的H2、CO、CH4、CO2产率为考察指标,考察重整反应温度,水碳比,进料流量对水蒸汽催化重整丙三醇制氢反应的影响,获得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0-700℃,S/C 为8-10,进料流量为2.5-4ml/min.
其他文献
为解决畜禽养殖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该文利用自制的固、气、液(Solid,gas,liquid)多联产固定床气化炉将鸡粪气化,气化可得到固体鸡粪炭、可燃气、提取液三相产品,三相产品均可以资源化利用,从而达到减排、减污的目标.针对鸡粪展开了空气气化试验的研究,考察了气化温度和空气当量比两个操作参数对气化产物得率、气体产物的组成、含量和发热量、气化效率和碳转化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
以乙酸为研究对象,对乙酸水蒸汽重整制氢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通过热力学计算,考察了温度、水碳比和压力等因素对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分析表明:与水碳比和压力对反应的影响相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最为显著;反应平衡组分中H2和CO的含量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但超过一定温度后H2 的量有下降趋势;同时氢气的产率随水碳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增大趋势比较缓慢;受压力增大的影响反应平衡中各物质的量反而减小。在温度为450
本文研究了以糠醛渣为原料,以水蒸汽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条件,包括对炭化温度、活化温度以及水蒸汽用量的优化,并借助SEM、XRD、N2 吸附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活性炭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宜的炭化和活化温度分别为450℃和800℃,水蒸汽用量在0.04g/min.g 炭化料为好,对应的活性炭的碘值、亚甲基蓝值和比表面积分别为776 mg/g、133 mg/g和279 m2/g .进一步对制得的活
以Pd/C为催化剂、水为溶剂,考察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氢气压力、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等对纤维素液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贵金属Pd/C 催化剂条件下可实现纤维素定向液化转化为山梨醇、丙二醇、乙二醇等多元醇;纤维素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保温时间、氢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应温度245℃、反应时间30min、氢气压力6MPa、Pd/C 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分数的30%时,纤维素转化率可达到95.85%
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研究生物质热解油喷雾特性,考察了气液质量流量比对液滴平均粒径的影响,并与0号柴油和生物油/乙醇混合燃料液滴喷雾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油液滴的索特平均直径沿着轴向距离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沿着径向不断增大;随着气液比增加,液滴的平均粒径不断减小,但减小趋势变缓;柴油雾化性能最好,生物油最差,添加乙醇能增强生物油的雾化性能。
通过热力学理论分析了天然铁矿石(Fe2O3)为氧载体的生物质化学链气化的可能性,然后在小型鼓泡流化床上进行了验证试验,验证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天然铁矿石作为氧载体参与生物质气化过程,活性氧载体的存在使生物质的热转化过程明显区别于单纯的热解,气体产率显著提高,气体产物中CO和H2含量达到80%以上;被还原后的氧载体主要以FeO状态存在,气化反应中氧载体表现出逐步失氧的过程,即Fe2O3→Fe3O
混合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可以避免常规过程分析的截断误差.本文利用混合方法对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能源替代率在90%以上,生命周期能耗为0.238~0.258GJ/GJ电力输出;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温室气体(GHG)减排率在80%以上,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为40.4~49.8kg CO2-eq/GJ 电力输出;和农业发电阶段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都是最高的;
首先采用MDMDY-300型全自动密度仪和体积法测量了菜籽、树脂和玻璃珠三种颗粒的颗粒密度和堆密度,然后在一内径为0.17m、高为2.25m 的有机玻璃流化床内,采用摄像法和压降法考察了含生物质二元混合物的流化特性.结果表明:单组分颗粒密度随粒径的变化可以忽略,而堆密度却随粒径的增大有所减小;对于二元混合物,在本实验范围内可以用Goossens等的平均物性计算公式预测混合物的颗粒密度,其最小空隙率
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制浆造纸工业的脱墨污泥的化学特性进行研究,在CO2气氛下,利用热重红外联用分析方法(TG-FTIR)研究了脱墨污泥的热解气化特性及产物组成,通过XRD 表征了脱墨污泥的结构。研究发现:脱墨污泥含有碳酸钙、高岭土及油墨;脱墨污泥的热解气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温度在345℃左右产生CO和烃类物质,483℃左右产生C6H6和甲氧基化合物,主要热解气化产物有酮、羧酸、烯烃、芳香族化
烟梗作为一种生物质可用于直接燃烧或与煤掺混后共燃,这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积极的贡献。而烟梗具有形状不规则、密度较小等物理特性,在流化床中不易流化,从而直接影响到烟梗与煤的混合、燃烧效率,因此对含烟梗废弃物双组分体系流化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烟梗与煤的替代物树脂组成的双组分体系为实验物料,对其在流化床内的流动、混合/分离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树脂的添加可以明显的改善烟梗的流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