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O2地质封存场址选择的探讨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地质封存是指把收集起来的CO2经过一系列的温压处理后,通过一定的管道,注入地下密封性良好的地质构造,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2的目的,该方法可以较好的对现阶段以及未来必须排放的CO2进行处理。若CO2封存场址密封性不佳,可能会引起CO2泄漏,造成对人类健康、安全及生存环境的破坏与威胁。因此,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CO2封存场址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CO2地质封存场址的限制条件极其在深盐水层、油气田、煤层等中的地质封存模式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ESSCI、PNP和SRF三种CO2地质封存场址的评价模式,这可以为我国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探讨了农地流转的走向。研究方法:采用了抽样调查、归纳分析筹方法。研究结果:河北省农地流转状况并不乐观,农地流转的空间范围狭小、存在着非法流转和非经济流转、流转不稳定,手续也不规范;制约河北省农地流转原因主要是农民稳定转出和转入农地的动力不足,且流转机制不畅。研究结论:河北省仍是小农在搞农业,并且在当前情况下无法通过流转形成规模经营,也难以通过流转形成职
本文从技术变迁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化,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分析技术变迁对城市化的作用机制,探索在技术变迁的推动下形成的城市化路径。首先从城市化的一般机理入手,不断深入研究城市跟农村技术进步以及二者之间的技术转移对城市化的作用机制。最后运用我国的经验数据做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验证城乡技术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并做脉冲响应实验。同时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提供理论支持,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要
本文对老龄化趋势下的和谐住区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构建和谐住区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环境设施无法保障老年人口的身心健康、居住模式受到代际矛盾的冲击、活力缺失导致安全问题凸显。为此,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和谐住区的构建策略,不仅要打造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体现住区的人文关怀,还要提供多样化的户型选择、创新“两代居”的生活模式。同时更要营造生活化的公共空间、激发住区的持久活力。随着规划设计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贵州省1990-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算;在此基础上对贵州省万元GOP足迹需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构成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其它省(市)人均生态足迹进行比较;得出1990-2007年,贵州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41510 hm2上升到2.5670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92291 hm2下降到0.72765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0.49219hm2增
近年来,柳州经济迅速发展,环境压力也随之逐渐增加。为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采用物质流模型对柳州市2003年~2007年的物质输入、输出代谢、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密度和环境冲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近年来柳州市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仍属于“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压力仍在加大。对此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以
以1978年-2007年贵州省能源消费总量、年末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和单位GDP能耗数据为基础,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贵州省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口、经济增长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口、经济规模及单位GDP能耗关系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贵州省年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关系,2003年前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在2003年和2004年过度为单向因果关系,从2005年起,转
中国能源消费量与GDP、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有关,除GDP外,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众多变量中选出与中国能源消费量灰色关联度最高的政府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第三产业比重和外贸依存度来分别表征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本文对中国能源消费量、GDP、技术进步等五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研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误差检验和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
生态产业园是循环经济在产业集中区的重要体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是生态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服务功能是园区生态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根据园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将其分为红色空间、绿色空间、灰色空间和蓝色空间,本文以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主要介绍了基于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园区景观规划方法。
科技日新月异,实惠处处可及。而科技同时也对人类生活的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迫使人们不得不考虑人类发展的长远问题,那么生态伦理学就应运而生了。但是其中人类中心主义遭到怀疑,非人类中心主义也存在缺陷。本文试图结合二者,并认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可以规避生态伦理困境,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和谐相处。
广东韶关大宝山铁多金属矿床的开发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采选冶产生的废液及固体废弃物堆积的淋滤酸水,携带浸滤出的大量重金属离子随着酸水排入下游河道,严重影响矿区及酸水流域的生态环境。本文将矿床-土壤(含河流底泥)-水体-生命体视为统一的生态环境系统,从尾砂、水体、河流底泥、土壤以及食用蔬菜筹方面探讨整个环境系统对重金属Pb的环境响应。结果表明,河流水中高Pb含量直接源于尾砂,并受水体pH值的显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