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文道关系说研究述评

来源 :2012年“百年文学理论学术路径的反思”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i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者对文道关系说本身缺乏深入的思考,便不问青红皂白,把历史上的各种说法混为“载道”一说予以痛击。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道关系说研究,正是在对这种极为特殊的历史语境的艰难挣脱中逐渐形成的。其间围绕着周作人与郭绍虞的立论,形成了两个争议的中心,出现了不少极具学术价值的思考;与此同时,也更加深刻地将自身的时代局限性展露了出来。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从文化产业的视角审视当代文学在生产、流通和消费方面的变迁.乍看起来,文学研究与文化产业研究似乎是两个截然对立的研究领域.前者信奉文学的审美无功利性,后者则积
去除当前中国文化生产的“伪经验”,将文学的经验通过寓言阐释的方式“还原”为现实中生活的真实处境,寓言批评以震撼性的效果暴露现实生活的矛盾,唤起公众强烈的政治诉求。这样
本文从中国新世纪文学理论建设的视野清理二十世纪国外文论本土化的四种模式,即世纪初期的古今转型的焦虑模式、现代时期的对立性本土化模式、建国三十年的主要意识形态一体
左翼文学的权力话语类型深受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国际作家联盟以及中共政治诉求的影响,在叙事方式上表现为一系列极为强烈的政治化理论特征:理论命题的口号化、理论活动的他律化
弘、康间的唐诗品评,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话语系统,它涉及评价角度、评价模式和大量的概念术语,这一研究范式在现代传承并产生影响.这一时期,复古论唐诗观和"师心"论唐诗观各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长期受战争动乱的时局影响,工具意涵突出,学人们热心于话语霸权的建构,本该充满理性的学术漫漶着愤激的情绪;在学术与政治的博弈中,学术注定要成为输家,学
当代文艺学研究发生了转型,呈现出"向内转"和"向外拓"两种基本趋向.这两大趋向与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两大变革有着深刻的关系."语言学转向"的第一个变革是出现了从"自然
中国学界新近主要从英语文献获得的西方“文学”之词语史和概念史,因其主要以literature概念在英国的发展为例,存在不少缺漏和明显的不足之处。文学概念在19世纪的明显变化,使不
关注20世纪文学史研究观念的演变,1949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因为政权的更替,也因为政权更替在思想上和意识形态上带来的根本性变化,这些都对思想界、学术界和文学研究界产生了巨
文学研究受学科制度化之累,其活力、创造力、社会影响力已严重下降;同时,面对大众文化生产机制制作的文学产品,文学研究也无力应对.文化研究以反学科的面目出现,却正在走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