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附性负载型TiO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性能表征

来源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zb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分子吸附沉积工艺制备了活性炭纤维基TiO<,2>光催化材料,利用SEM、XRD、BET比表面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表征了该材料的结构与形貌、TiO<,2>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及紫外吸收性能.实验表明:活性炭纤维丝上已大规模地负载了厚约100nm的TiO<,2>颗粒膜,沉积的TiO<,2>颗粒尺寸小于100nm,纤维丝间保留的空间可使紫外辐射进入光催化剂内部,形成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光催化空间;800℃以下焙烧处理,均可获得唯一的锐钛矿相TiO<,2>;负载TiO<,2>颗粒膜后,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达321.4m<2>·g<-1>,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试验考察了制备的光催化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过程,显示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连续试验中展示了很好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误差分布模型的确定是测量数据分析处理和质量控制的关键.基于信息理论中熵的概念和最大熵原理,本文提出了利用观测样本数据,直接计算测量数据随机误差分布函数的方法;与概率统计中的极大似然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物理意义清晰、数学推倒严谨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可信度较高.
介绍了现代动态精度理论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最新研究进展--动态精度均匀损失设计理论.该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是对产品进行均匀一致性设计提供可依据的理论基础.研究以全系统结构动态精度理论为基础,对总动态误差进行溯源分解,找出系统内部各组成单元的精度损失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恢复其精度,使各误差源在整个动态系统中的精度损失具有均匀等效性,实现系统精度的最佳匹配,发挥生产资料的最大效率.
首先介绍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软测量建模方法,然后将其应用到延迟焦化工艺中,建立了粗汽油干点的软测量模型,用于实现分馏塔产品的质量控制.仿真实验表明,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软测量模型相比,加权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软测量模型的预测精度高,同时具有更高的鲁棒性,是软测量建模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首次采用沉淀转化法制备出球形纳米β-Ni(OH),认为反应转化pH值与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是纳米颗粒形貌和尺寸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粉末微电极研究了纳米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及质子扩散性能;将实验中所制得的两种不同形状的纳米级Ni(OH)以8﹪(质量分数)比例与微米级球形Ni(OH)混合制得复合电极,进行充放电实验及不同荷电状态下的电化学阻抗实验.结果表明:球形纳米Ni(OH)具有优越的循环伏安特性,较
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出四方相氧化锆(t-ZrO)纳米晶,引入不同类型的激活离子(包括稀土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及其他典型的掺杂离子),采用单掺及共掺的方式系统的研究了掺杂ZrO纳米晶的发光,并对不同的离子掺杂浓度及不同的合成温度对掺杂的ZrO纳米晶发光性质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以AAO为模板,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α-FeO纳米线,经TEM和XRD分析表明,所制备的α-FeO纳米线长度约为5μm,直径约为40~50nm,且为非晶态,该非晶纳米线的晶化温度约为850℃,明显高于α-FeO纳米粉体的晶化温度.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二氧化硅介孔固体,通过镍的硝酸盐溶液浸泡、干燥和随后氢热还原法,形成Ni/SiO介孔复合体.根据DSC,XRD,TEM表征结果,纳米Ni颗粒尺寸为7~9nm,均匀地分布于SiO介孔基体中.随着热处理温度提高,纳米颗粒尺寸增大,Ni/SiO介孔复合体光吸收边明显发生红移.
在粒径大小为57~74μm之间的石英空心小球表面成功的镀上一层TiO薄膜.XRD显示600℃退火时TiO薄膜结晶性能较好,退火700℃以上开始出现金红石相.镀TiO薄膜石英空心小球较好的解决了TiO纳米粉在溶液光降解中易出现的团聚问题.小球衬底的粒径较大,有利于解决TiO粉状催化剂易出现的难以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利用对甲基橙的光降解试验来评估薄膜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镀膜小球的光催化性能比TiO纳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纳米级ZrO粉体进行致密化研究.运用XRD、SEM、TEM以及显微硬度仪对粉末及块体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ZrO(3Y)粉体进行致密化无法同时实现晶粒度与相对密度的最佳结合.目前,最佳晶粒尺寸100nm左右时相对密度95.8﹪,最大K=11.85MPa·m.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蒙脱石/聚丙烯酸(钠)吸水保水复合材料,并用CaCl溶液对其进行表面交联处理.本文研究了表面交联剂CaCl溶液的浓度和表面交联时间对复合材料吸水、保水性能以及凝胶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表面交联处理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保水能力和凝胶强度,同时也使其吸水能力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