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湿地到人心--两岸水环境教育课程方案推广案例

来源 :2018第五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2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台湾环境友善种子切入环境教育的初心,指出环境课程的设计是基于觉知、知识、态度、技能到行动等环境教育五大目标的反复实践.从台湾的台江国家公园到大陆沙家浜的环境教育案例分享中看到一个环境教育企业的内涵是如何利用特色的土地资源,整合专业的人力与方案,达到保育、研究、文化、游憩和教育等功能.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红树林基金会在园博园自然教育中新夜观课程——“小小法布尔”的设计思路和实践过程,详细介绍了课程引导员、志愿者和学员各自的任务,对城市中开展夜观课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厦门笑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理念,以及基于公司理念开发的“发现四分之三厦门”笑鸥乡土情怀课程的缘由、内容,并以筼筜港课程为例分享了课程的具体步骤,指出因地制宜的乡土课程是更易接受的自然教育课程.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中路乡的森林学校.受神山之美的启发,登龙云合森林学校开始了让学校在地生长的实践.通过戏剧课、大地艺术课和碉楼搭建课等在地自然艺术实践案例的分享,讲述在地自然学校在特定自然语境下开展自然艺术探索的故事.
本文简要介绍了鞍子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和发展背景,保护地自然教育的定位和策略,从鞍子河自然教育中心的建设到运营全面介绍一个非政府组织开展系统化保护地自然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详细介绍了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具体流程以及对中国保护地特色自然教育的思考.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区之一.其完整的原始生态系统使得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开展自然教育的理想基地.本文将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开展自然教育的必要性,开展自然教育的做法,现阶段取得的成效及对未来的思考4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说明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状况.
本文以美国地球教育协会为中心,详细介绍了其系列课程内容,为借鉴世界先进地球教育课程的教育机构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通过介绍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
从“地球守护者”课程的引进到结束,“自然之友”自然教育学校(原为自然之友环境教育部,现为“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坚守“地球教育”的理念,致力于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和人才培养.本文以“自然之友”自然教育学校为例,从“地球守护者”课程的引进、“地球教育”理念的介绍、获得的启示、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从小寨子沟的工程师到自然体验师再到北川自然学堂的创办者,北川学堂的创始人用精力和汗水将自然教育带到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谱写了一段艰辛又成功的创办自然教育学堂之路.北川自然学堂立足于自然教育,以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呼吁社会关爱和保护自然.本文从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的介绍、北川自然学堂的创建历程、北川自然学堂的稳健发展与收获等8个方面,对北川自然学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溪源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治联盟”成立是福建省流域水生态文明教育的典型示范.成员单位在面对多元利益驱动的各类主体时,如何画出最大的同心圆,这既是联盟成立的初衷,也是联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每一个环境都可以成为本土化水环境自然教育的抓手.
杜威曾说:“教育不是为了将来的生活,教育就是生活.”地球教育正是让学习、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从而找到不给地球增加负担的、和谐地享受地球万物的生活方式.本文阐述从接触到学习地球教育过程中的感悟、反思以及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