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滑舌鳎稚鱼维生素A需要量的研究

来源 :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25-70日龄半滑舌鳎稚鱼(Cynoglossus semilaevis)对饲料中维生素A(VA)的需要量.8种微颗粒试验饲料中VA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5000、10000、15000、20000、25000、50000和100000IU/kg.每试验饲料作1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桶内随机放600尾初始体重为(21.6±2.31)mg的半滑舌鳎稚鱼为1重复.结果显示,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随饲料中VA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至15000 IU/kg时达到最高,之后随VA添加量的进一步提高而略有降低,对照组的SGR最低.鱼体脂肪随饲料中VA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此外,随着饲料中VA的升高,鱼体视黄醇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较低的生长速度和腹鳍畸形表现出VA的缺乏迹象,而生长速度降低和尾鳍畸形的发生表明VA的过量,尤其50000 IU/kg和100000 IU/kg两组.研究表明,基于SGR的折线模型分析,半滑舌鳎稚鱼饲料中至少需要17317 IU/kg以满足其最快的生长速度.
其他文献
以五水硫酸铜(SC)、羟基蛋氨酸铜(HMC)和碱式氯化铜(TBCC)为铜源,每种铜源的添加水平为0,8,16,32和64 mg/kg.选取初重为0.330 g的凡纳滨对虾,分配到39个0.38 m3的玻璃钢桶中,每桶40尾,养殖期8W.结果表明:三种铜源对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铜源对虾体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体脂肪含量影
2组等蛋等能饲料,鱼粉组(F)和低鱼粉+微囊蛋氨酸组(M),饲养初始重为0.54±0.02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经过56d的生长试验,观察微囊蛋氨酸对于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机体营养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组与M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全虾水分、蛋白质含量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饲料系数均较低,分别为1.2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铬(以烟酸铬的形式)对鲈鱼生长、饲料利用和鱼体组成以及蓄积的影响.以淀粉为主要糖源,配制7种饲料,其中6种实验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42%,分别添加0,5,10,20,40和80 mg/kg的铬,对照组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5%,不添加铬,饲喂鲈鱼幼鱼(初体重9.35±0.79 g)10周.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5 mg kg-1的铬显著提高了鲈鱼的生长和饲料转化率,并显著降低了摄
以体质量为2.12±0.01 g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加入亚硒酸钠制成含硒<0.05(对照组),0.15,0.23,0.35,0.47和0.96 mg/kg的6种饲料,研究硒对黄颡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养殖期为8周.结果显示,0.23mg/kg硒饲料组增重率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幼鱼存活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增加,粗脂肪含量升高,水分含量显著降
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药用植物对初始体质量为(0.09-0.18)kg的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的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药用植物选用茯苓、白芍、鱼腥草及大黄,植物添加量分别为饲料总质量的0%(对照组)、0.5%、1%、2%.当添加水平为0.5%添加量时,史氏鲟表现出最大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当添加量为1%时,鲟鱼血浆酸性
为研究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840尾体质量约为0.70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8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G0)和添加凝结芽孢杆菌(107、108、109 cfu/g,即Gy1、Gy2、Gy3)、酵母菌(107、108、109 cfu/g,即Gj1、Gj2、Gj3)及凝结芽孢杆菌+酵母菌(108+108 cfu/g,即Gyj)的7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养殖试验
以鲤鱼为研究对象,经过45天的正式试验,研究不同剂量益生芽孢杆菌对鲤鱼的生产性能、肠道消化酶的影响.研究共设4个试验组,其中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Ⅱ、Ⅲ、Ⅳ组饲粮分别为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mg/kg、200mg/kg、800mg/kg益生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结果显示:试验组Ⅱ、Ⅲ、Ⅳ的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6.20%、27.74%、41.11%,差异显著(P<0.05);肝重
本试验研究了木聚糖酶对幼建鲤生产性能、肠道酶活性和微生物菌落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为7.99±0.02克的健康幼建鲤900尾,平均分成六个处理组,分别饲喂含木聚糖酶水平为220、650、1070、1480、1810和2470 U/Kg的日粮,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适宜的木聚糖酶显著提高幼建鲤的增重百分比、饲料效率、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质沉积率、灰分沉积率、钙沉积率、磷沉积率(P<0.05
对植物提取物(百健宝)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表现和抗病力的影响进行了评估试验.试验包括两个处理组—对照组和百健宝组(添加量为200克/吨饲料),每个处理4个重复.虾的平均初始体重为1±0.1克,试验为8周.8周后,采集血清检测免疫指标ACP,AKP,SOD,NOS和LZM酶活力.用PCR-DGGE分析虾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从每个处理组中随机抽取36只虾分放于3个桶中(12只虾/桶)进行攻毒试验.对于
本实验旨在研究两种不同EPA/DHA比例饲料对鲟鱼亲鱼繁殖性能及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计两种等氮等脂膨化沉性饲料,EPA/DHA分别为1:2和2:1,分别命名为HE组和HD组.分别饲喂西伯利亚鲟雌性亲本(68尾)和雄性亲本(30尾)为期6个月,养殖密度均为12kg/m2.进入繁殖期后,分别从两组雌性西伯利亚鲟母本中挑选完全卵泡成熟的鱼与史氏鲟父本进行杂交后记录繁殖性能指标并分别取仔鱼6000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