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社会,许多民众在世界观维度上体验到心理不安全。世界观安全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所持信念的稳定性。若这种信念较为稳定,人们在世界观维度上感到安全;若这种信念动荡不稳,则感到不安全。世界观安全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具体体现为群体信念稳定性与公正世界信念稳定性。当上述两者中的一者受到威胁时,个体会采取行动以提升或补偿缺失的安全感。本研究考察世界观安全感的缺失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以及商品类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补偿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会购买一些能够弥补自身心理缺失的商品。基于该理论,本研究假设:相比在世界观维度感到安全的消费者,感到不安全感的消费者更加愿意购买能够补偿心理安全感的商品,而对无法补偿心理安全感的商品的购买意愿则不会提高。在预实验中,被试对16种商品进行评价,判断它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给人们提供心理安全感。结果显示,其中8种商品被认为能够提供心理安全感,另外8种则不能。实验1关注世界观安全感的第一个维度:群体信念。实验2关注世界观安全感的第二个维度:公正世界信念。两个实验均采用2(世界观安全感:威胁/无威胁)×2(商品类型:安全类/非安全类)的实验设计。一组被试的安全感受到威胁,另一组被试未受威胁,他们分别对安全类的8种商品和非安全类的8种商品进行出价。结果发现:(1)群体信念受到威胁的被试比未受到威胁的被试对安全类的商品出价更高;但对于中性商品,两组被试的出价无差异;(2)公正世界信念受到威胁的被试比未受到威胁的被试对安全类的商品出价更高;但对于中性商品,威胁组和无威胁组的被试的出价无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人们在世界观安全感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更倾向于购买能弥补自身安全感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