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沿线出土佉卢文书研究综述

来源 :中国史跨学科博士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chen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佉卢文书是研究古代佉卢文使用国家及其周边地区历史、法律社会、经济的重要史料.佉卢文书的发现,除了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处外,在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亦有发现,尤其是尼雅等地出土的佉卢文书为大宗.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关佉卢文的出土资料及传世文献的释读、整理与研究,尤其是法律、社会、经济类文书的发表、出版逐渐增多,故有必要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从遗址考古发掘、对出土文书文物的释读、地理环境的变迁等方面,为学界同仁深入研究古代新疆塔里木盆地鄯善、于阗及其他地区的社会形态、民族构成、区域关系、历史地理等提供参考资料之便利,对丝绸之路、西域史研究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文献记载两周时期贵族墓葬对棺椁进行装饰,现代学者较多引用的是《礼记·丧大记》中的记载:"饰棺,君龙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黼三列.素锦褚,加伪荒.纽六.齐,五采五贝.黼翣二,黻翣二,画翣二,皆戴圭.鱼跃拂池.君戴六,披六.大夫画帷二池,不振容.画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锦褚.纽二,玄纽二.齐,三采三贝.黻翣二,画翣二,皆戴绥.鱼跃拂池.大夫戴前后玄,披亦如之.土布帷布荒,一池,揄绞.
"海岱廊道"(Hai Dai Corridor)是指位于海岱地区泰沂山脉南北两侧,沿泰沂山脉山前冲积平原及丘陵地带的边缘,南北10-30千米宽,东西500多千米长(暂以齐长城的长度618千米为是),连接山东沿海和内地的主要交通干线.海岱廊道向西连接海岱文化与河洛文化,向东经海上丝绸之路连通中华文化与日韩文化.海岱廊道东起琅琊(今青岛西海岸新区,齐长城东起始端),北线经胶州—高密—潍坊—青州—临淄—
曲阜鲁国故城为周、汉鲁国的都城,其田野考古工作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1977-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对鲁故城进行了系统勘探、发掘,出版了《曲阜鲁国故城》报告(以下简称《鲁故城》),为研究鲁城、鲁国、鲁文化等提供了宝贵资料.据《鲁故城》,墓地分布于城内西部,包括药圃、斗鸡台、县城西北角和望父台墓地.根据墓葬葬俗和随葬品组合,可分为两类,分别称为甲组墓和乙组墓.除了系统发掘之外,鲁故城内还有过8次
西周早期,分封在鲁北地区的邦国有哪些?周王朝势力到达该地区前,即晚商时期和周初,鲁北地区文化面貌和社会发展情势如何?目前,随着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可以进行一下探讨.
齐鲁文化泛指今天山东地区的古代传统文化,狭义的概念则是周代以齐国、鲁国为代表的东方地域文化,因多种文化及其因素的互动与融合,形成了以孔子与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思想文化体系,汉代以后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以考古发现与研究为基础,解读齐鲁文化的构成要素、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旨在深入挖掘、阐发、弘扬和传承齐鲁文化,发挥考古学的独特作用,对讲清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文化心理认同和价值理念
"长城"一词始见于战国文献,2011年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二)即《系年》中就见有"晋敬公立十又一年……齐人焉始为长城于济,自南山属之北海"的记载.时至今日,虽然学界对于长城的准确界定,或以文献记载,或以建筑形态,或以功能为依据而有所差异,但其中一点是为学界基本认同的:即长城属于战略防御设施,是具有全局性、长久性的军事战略工程.就其本质而言,人们比较一致的认识是——长城是防御用的绵亘不绝的
近年,海岱区域先秦考古工作既配合工程建设所需,又立科研课题主动发掘,由此取得一系列科学成果.如新泰田齐陶文之发现和周家庄东周墓地之发掘,在齐国都城临淄之外出土大量陶文——由此对齐鲁体系东周文字的分域断代以及与都城所见陶文进行比较研究,探索齐国商业经济的宏观布局;尤其出土数量众多的青铜兵器,其中不少带有铭文,单个墓葬出土兵器数量之多堪居同时期之首,凡此将见于文献记载的信史与地下出土资料相合证,对研究
齐国自分邦建国以来,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富甲一方,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在整个东周时期势力强大,对周边地区有重要影响.鲁东南地区是周代莒文化的重要分布区,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进入东周时期以来,鲁东南部分墓葬资料呈现出齐文化特征,结合文献记载,应与齐国南下扩张、莒国势力逐渐衰亡而形成的文化融合有关.本文结合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就鲁东南和苏北地区齐文化遗存进行初步分析.文中鲁东南苏北地区范
即墨故城遗址是山东胶东地区最重要的古文化遗址之一,现已列入山东省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与科学研究价值.即墨故城因齐威王时期即墨大夫的吏治廉洁、业绩辉煌而声名远扬;同时因为田单曾在古即墨城下以火牛阵大破燕军而闻名遐迩;还因胶东国康王都此,人称"康王城".即墨故城遗址不仅民间传说众多,其社会知名度亦甚高,在当地有深远的影响,其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普遍被社会公众接受,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宣传效
东周时期诸侯王陵代表了最高级的埋葬制度,是考古学和历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列国争霸的大环境下,文化激烈交流碰撞,产生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陵墓文化.战国时期三晋地接或近田齐,陵墓上的共性与个性同样突出.本文拟从考古工作较多的韩、魏、赵三国王陵的考古成果上,管窥考古工作较少的田齐王陵的特点与大致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