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艾滋病“爱心家园”关怀模式探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中国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北京佑安医院即于1990年收治了全国归国劳务人员中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并在全国率先开设艾滋病专科门诊、病房及艾滋病咨询热线。多年来,北京佑安医院一直收治全国各地HIV/AIDS患者和感染者,为中国和北京市的艾滋病防治事业做了大量实效性工作。从一开始,医护人员就自发组织形成“爱心小组”,去帮助HIV/AIDS感染者和患者,成绩显著,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本文介绍爱心家园的成立背景;工作宗旨、经验和成就;多项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获得的项目资助和进一步规划和设想。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艾滋病病因的概念、艾滋病三期中医临床发病特点、艾滋病中医临床症状特点、艾滋病传播途径以及艾滋病病因病机。
在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抗争的20余年中,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受到肯定和重视。然而作为新发传染性疾病,HIV/AIDS在中医典籍中并无记载,中医药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在20余年的探索中,中医药在积累了大量经验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困惑和难题,进而限制了中医药在优势此领域中的更好发挥.如何评价中医药在这个世界性顽疾防治中的疗效是其中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爱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可谓是迄今为止全人类面临的最灾难性的疾病,是一种死亡率几乎高达100%的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AIDS的病因。在与HIV病(从HIV感染到AIDS发病整个过程称为HIV病)抗争的二十余年间,无论是被称之为主流医学的西医学(发明了高效抗逆转录
目的:观察单独使用纯中药注射液“肃毒星”治疗HIV感染/艾滋病的效果.方法;静脉滴注肃毒星注射液治疗28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18岁,10男,18女),1500mg/d,1日1次,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病毒载量(pVL)、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和毒副作用。结果:患者全部完成治疗,基线pVL>最低检测限(LDL)的21名患者中有14名(67%)pVL水平降低,其中4名(19%)降低到LDL以
基于临床实践,论述了HIV/AIDS相关性瘙痒、带状疱疹、多发性寻常疣、皮肤真菌病、口腔溃疡、口腔毛状白斑等的皮肤黏膜病变中医辨证治疗的证治方药。
目的:观察中药艾灵颗粒治疗HI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亚群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未接受卧ART疗法的17例HIV感染者,采用中药艾灵颗粒治疗9个月,1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患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频率进行检测,并对PDC产生α-干扰素(IFN-α)能力进行检测。结果:MDC频率疗后
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现状作了回顾和分析,提出和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的发展趋势。
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使机体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导致各种并发症和机会性感染,使众多组织器官受累出现相应的综合征。呼吸道感染是艾滋病人经常发生的感染之一,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大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成为艾滋病人的重要死因。因此,艾滋病咳嗽的研究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科学研究亟待提高临床科研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科研人员和决策者。通过临床科研网络建设、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交流与合作、科研成果推广,构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科研平台,加快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科研机构信息化进程,进而为提升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科研综合能力、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目的:通过对70例AIDS感染者治疗前后的全身热态变化的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及免疫指标的对应变化,探讨ATA技术评价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热成像自动分析系统ATA,观察70例艾滋病人治疗前后的红外热图的变化,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制定观测目标和衡量标准,通过统计热态变化数据,评估人体寒热虚实变化,结合临床有效疗效参数,探讨用ATA方法评估临床疗效的可行性。结果:中医治疗前后CD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