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探大队九○九队在黄海、东海和南海预定海域取得宝贵资料的历史与启示

来源 :2018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9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海洋航磁测量历史,特别是回顾了航空物探大队九○九队1974-1978年执行我国海域大面积航磁调查的光辉历史,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勇于当担、艰苦奋斗是海洋航空物探工作的致胜法宝.本文同时对海洋航空物探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新时代海洋航空物探调查有所启迪.
其他文献
“三光荣”精神,是指地质行业“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三光荣”精神作为“地质之魂”,体现了地质人忠于事业、甘于奉献、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的理想追求;体现了地质人艰苦朴素、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地质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找矿、为民服务的奋斗目标.山西地质调查院右玉十几年来开展的地质找矿工作经历,就是新时期弘扬地质“三光荣”精
地质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地质人不畏艰苦,前赴后继,在点点滴滴的地质工作中逐渐锻炼出来的一种实事求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精神.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地质行业也迎来了改革转型的新时期.在这个阶段,地质人的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山间野外,地质人的使命也不仅是为祖国寻找矿藏,将会碰到新的问题和挑战,也会遇到更多新的尝试和机遇,一贯传承坚守的地质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新时代地质行业改革浪
地学文化,即地球科学文化,是人类与地球之间相互联系产生的一种特色文化,是人类科学认识、改造、利用和保护地球的思想理论总结,在开发地球资源过程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国地质图书馆作为我国地学行业总书库,历经百年悠久历史积淀,形成了独有的图书馆文化,与当前大力弘扬的工匠文化异曲同工,在传播地学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重点介绍地学文化、地质文化和图书馆文化内涵、发展过程的基础
中国的近代地质科学事业是开始于20世纪之初,辛亥革命的民国初年.一开始是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少数人搭起了“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架子,到1916年,他们所办的“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学员毕业,18人获毕业证书(人称“十八罗汉”),充实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地质矿产调查,就这样,这一年就被定为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开局之年”.从李春昱和提到的很多地质学家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油气资源的国家之一,有史记载已近2000年.早在公元1世纪的东汉时期,即有延安、酒泉、库车等地利用石油的记载.公元1080年(北宋元丰三年),浙江杭州人沈括在考察了延安、鄜县一带出露的石油矿藏后,敏锐地觉察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大胆预料“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并首次使用“石油”一词.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在漫长的发展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点燃了地质工作者的梦想与激情.国家通过打造各种研究机构,增强了“一带一路”专业地质科研团队;通过加强国际地学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矿产资源研究,努力进行“一带一路”地质工作.融入“一带一路”地质工作,宁夏在努力,宁夏地质局在努力.
2011年8月,宁夏地质博物馆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开展“宁夏古生物化石资源调查”野外科考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在宁夏六盘山地区早白垩世的地层开展野外科考工作.这次科考首次在下白垩统李洼峡组中发现恐龙足迹化石.该化石群分别为鸟脚类和蜥脚类恐龙足迹.其中鸟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被命名为“六盘山宁夏足迹”.“六盘山宁夏足迹”长与宽之比为1.22;第Ⅰ趾纤细,短于第Ⅳ趾;第Ⅱ趾与第Ⅲ趾之间夹角为35°;第Ⅲ趾与第Ⅳ
截止到2018年,中国地质调查经历了151年的历史.1867年,美国人庞培利出版了第一部涉及中国的地质学文章《中国、蒙古和日本的地质研究》,提出了“震旦抬升系”.1877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出版了《中国》,提出了“丝绸之路”.1916年,民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首次开展地质调查,1920年出版《北京西山地质志》.1926年,翁文灏发表文章《中国东部的地壳运动》,提出“燕山运动”.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
199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国土资源部,实现了国土资源由多部门向统一集中管理体制转变.为了支撑服务国土资源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公益性地质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离,改变地质工作由中央统包统揽的局面,1999年7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挂牌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
回顾地质科学的发展历史、方法技术以及理论的革新,以及近代新的技术手段对地质科学的影响.研究的对象是确定不变的,但是方法和理论却不停地在更新,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都是站在前一辈地质老前辈的脊梁上研究地质学研究地球,这才得以让这门深奥又庞杂的学科越来越精细化和科学化。科技的革新也从未停滞,地质人探知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脚步也不曾停留,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是每一个地质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