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不全性肠梗阻1例观察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916579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本例MDS合并不全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了分析,患者年老体弱,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使条件致病菌生长产生大量气体致肠胀气,肠管进一步扩张,肠壁水肿,加上病程长,营养摄取不足,吸收不良,造成恶性循环,使胃肠道血运障碍,进而出现肠道梗阻。但也不能排除亚砷酸诱发或加重肠道梗阻的可能。砒霜自古为剧毒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具有蚀疮、去腐、杀虫、劫痰定喘、劫疟之效。因其毒性难以控制,历代多外用。目前对三氧化二砷代谢途径的阐述以及慢性毒性机制中包括氧化应激、DNA修复抑制、DNA甲基化改变、影响信号传导及细胞周期调控等研究。亚砷酸不良反应中,食欲减退、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四肢骨骼疼痛、皮疹的症状与慢性砷中毒的某些表现类似,故推测可由三氧化二砷在体内的甲基化代谢和氧化应激等一系列慢性砷中毒的机制来解释。从氧化应激的角度去考虑,如果患者体内的某些器官已处在病理状态或还未表现出疾病症状时,其相应的组织和细胞中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较高,此时用亚砷酸注射液治疗疾病,则必然导致这些“敏感”细胞的坏死或诱导凋亡。三氧化二砷在不同剂量下可以促这种凋亡和致坏死,如果坏死的细胞细胞膜破裂,其内容物泄漏,诱导正常组织释放致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炎症的发生,就可能出现本例患者的表现。临床上应用亚砷酸对MDS治疗的作用已毋庸置疑,但对于其副作用出现肠梗阻确少有报道,本次观察虽只有1例,希望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也会进一步观察,深入研究其发生机理,并思考应用中医中药是否能减轻减缓该药物的毒副作用,为广大临床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加味归脾合剂对慢性ITP患者异常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例慢性ITP患者随机分成加味归脾合剂治疗组(治疗组)、醋酸波尼松片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5例,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CD3+CD4+CD8-低于正常值,CD3+CD4-CD8+则高于正常值,治疗后改善(P<0.05).2组治疗前CD4+
本文笔者结合临证实践,认为再障病程中常出现痰瘀互结的标实为主的病理特点,探讨了痰瘀互结病机的中医理论基础及依据,提出临床上应用逐瘀化痰法治疗再障,再障病机复杂,变化多端,可概括为脾肾诸虚为本。在再障治疗的某一阶段,患者易出现痰瘀互结为主的标实改变,临证中应抓主证,适病机,运用逐揍化痰法治疗,精用达药,药到病所,提高疗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率越来越高,中老年中高危患者治疗效果差,高强度的化疗不良反应多,并发症严重.我科基础实验发现,中药姜黄及中药砒霜制剂三氧化二砷对MDS肿瘤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且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增加MDS肿瘤细胞被半相合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由此我科应用姜黄、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及半相合NK细胞输注组成MDS治疗新方案,初步观察诱导治疗总有效率为85.7%,且不
血小板减少导致肌衄、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出血诸症为血液科所常见,且多缠绵难愈,有效提升血小板数量,减少出血风险,为血液科每日需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医理论中血液的化生和五脏功能有关: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化血;肺主治节、朝百脉;心主血脉等.文章通过分析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症型,得出了“肝气”有肝郁与肝逆之分,当分别疏肝、平肝;“肝火”者有实火和虚火致血妄行,当分清
目的:观察二联疗法防治白细胞减少症60例的临床疗效,并加以分析.方法:对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因恶性肿瘤化疗引发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60例行口服地榆升白片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之二联疗法治疗,疗程2周,于治疗前、后查血常规,明确白细胞计数,并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为5.21±0.79,明显高于治疗前之2.8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联疗法治疗白细胞
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发病过程可合并心脏损害,大部分过敏性紫癜患儿出现心脏损害的临床症状多发生于起病后2-4周,有的患儿临床上无任何症状,有的患儿可表现为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乏力、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但引起严重的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脑综合征、心肌梗死等临床上十分少见。免疫因素异常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因其原发病发生的机制为免疫功能的异常,导致心脏本身毛细血管及冠状动脉出现免疫性
目的:研究扶正透毒祛毒复方中药含药血清对髓系MRD-L患者CD34+细胞源DC诱导培养的不同阶段各组血清中白介素-2 (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含量变化,探讨扶正透毒祛毒复方影响MRD-L患者CD34+细胞源DC诱导及生物学效应的机制.方法:将AML-CR骨髓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后,用免疫磁珠阳性选择法提取CD34+细胞,培养扩增后用不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探讨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对KG-1a细胞移植瘤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KG-1a细胞接种BALB/c-nu裸小鼠腋前皮下构建移植瘤动物模型,给予复方浙贝颗粒灌胃联合阿霉素腹腔注射,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将瘤块组织制成切片,通过免疫组化结合Image ProPlus 6.0免疫组化彩色图像分析,观察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对KG-1a移植瘤细胞PI3K
目的:研究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DDP细胞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逆转多药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复方浙贝颗粒(CZBG)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亲本细胞L1210,耐药细胞株L1210/DDP的增殖抑制作用,测定非细胞毒性剂量或低细胞毒性剂量的复方浙贝颗粒作用后L1210/DDP IC50变化,通过RT-PCR方法检测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阿霉素作用后L1210/DDP细胞miR-17-96和
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厚朴酚(Honokiol,HNK)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MTT法检测HNK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V/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P53、P21、P27、bc1-2、bc1-x1、bax、caspas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