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芯片技术研究C57BL/6J和C3H/HeN小鼠放射性肺损伤进程差异及其机制

来源 :首届全球华人辐射研究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mi_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意义: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pulmonary injury,RPI)是平时核事故、战时核辐射以及临床胸部肿瘤放疗和骨髓移植预处理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之一,其分子机制尚未阐明,仍无有效防治措施.RPI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种属和个体差异,但存在此种差异的机制仍未揭示.组织芯片和抗体芯片是高通量的研究方法,本文利用上述两种芯片技术研究C57BL/6J和C3H/HeN小鼠RPI进程的差异并探讨其差异存在的机制.材料和方法:采用20Gy 60C0 γ射线照射C57BL/6J和C3H/HeN小鼠各30只,分别于照后1、3和6m,应用HE及天狼猩红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Ⅰ和ⅢI型胶原表达、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FN.LN和α-SMA的表达变化,并建立RPI相关组织芯片.应用抗体芯片检测C57BL/6J和C3H/HeN小鼠照射前和照射后3m肺组织中蛋白表达的差异.实验结果:C57BL/6J小鼠照后1~6m肺组织病理改变经历间质性炎症、细胞增生和纤维化期,照后3和6m胶原沉积和Hyp含量显著增多,FN于照后1和3m显著增高,6m减少,LN于照后6m内进行性增加,α-SMA于照后3和6m较C3H/HeN小鼠显著增多;C3H/HeN小鼠照后1~6m肺组织为间质性炎症改变,未见胶原沉积,Hyp含量和FN表达于照后6m内无明显变化,LN于照后1 3m明显增强,6m减少.制备放射性肺损伤相关组织芯片,HE染色和FN、LN和α-SMA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同普通切片染色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3H/HeN小鼠肺组织,于照射前高表达DLP1,照后3m高表达MST3和GSPT2; C57BL/6J小鼠肺组织,于照后3m高表达Raft、TRF2和H01.结论:20Gy 60Co γ射线照射C57BL/6J和C3H/HeN小鼠建立易/抗放射性肺纤维化动物模型,C57BL/6J小鼠为易纤维化小鼠,C3H/HeN小鼠为抗纤维化小鼠.Raf1、TRF2和H01于易纤维化小鼠高表达,而MST3和GSPT2于抗纤维化小鼠高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对60Co γ射线诱发人正常肝细胞7702凋亡情况进行研究,为探讨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所产生的延迟效应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方法:在含20%小牛血清、1 00 U/ml青霉素和100 μg/ml链霉素的RPMI 1640培养基中,于37℃、5%CO2条件下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取对数生长期的肝细胞,稀释到终浓度为1×105个/ml,分为0 Gy、2 Gy、4 Gy、6 G
目的:利用RNAi抑制Rad51蛋白表达来研究Rad51在骨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和RT-PCR观察Rad51在骨肉瘤细胞中蛋白和RNA水平的变化.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shRNA-Rad51载体.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证实RNA干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用MTT和克隆形成实验研究RNAi抑制Rad51表达对γ-射线的敏感性.流式分析法观察RNAi抑制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X线诱导乳腺癌细胞株MCF-7自噬发生过程中Akt表达的变化以及Akt基因沉默后对自噬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构建Akt表达载体和反转录病毒沉默载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CF-7中Akt基因表达及Akt过表达模型和沉默模型中MAP1LC3B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kt蛋白表达.结果 MCF-7细胞在2、4、8Gy照射后4、8、16h A
高能重离子(HZE)在细胞DNA很短的链区间内能引起包括DNA双链断裂(DSB)、单链断裂(SSB)和碱基损伤类型的团簇损伤.已有一些间接定量检测DNA团簇损伤的方法,但并不能直观地显示它们的损伤定位、修复率与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关系.在目前的研究中,以蛋白抗体作为DNA的DSB(53BP1)、SSB (XRCC1)和碱基损伤(OGG1)的代理标志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直接分析了DNA团簇损伤的诱导与
近年来,辐射免疫学效应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不同剂量辐射诱导不同的免疫效应及其机制研究仍是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通常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T、B淋巴细胞的激活需要双信号,其中第一活化信号由MHC分子提供, 而CD28/B7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T、B淋巴细胞最重要的第二活化信号,如缺少第二活化信号T、B淋巴细胞将不能被活化,从而产生"无反应"现象或死亡.最新的免疫学理论认为,CD40-CD40L反应是C
目的 研究不同分割剂量电离辐射方案对卵巢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卵巢癌亲本细胞SKOV3及其耐药细胞SKVCR,实验分为假照组,单次照射组(10Gy),常规分割照射组(2Gy×5)和超分割照射组(1Gy×2×5),照射后分别给予四种化疗药物VCR、VP-16、THP和DDP作用,以MTT方法检测不同照射方式下细胞对药物敏感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照射后P-
会议
p53诱导的基因3(p53-inducible gene 3,PIG3)是p53下游靶基因之一,具有一定的醌氧化酶活性,通过产生活性氧的形式参与p53介导细胞凋亡.目前发现PIG3能够参与DNA损伤早期反应,但其具体机制不清.目的:探讨PIG3参与DNA损伤早期反应的具体机制.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PIG3干扰序列构建基于pSilencer4.1-Hygromycin载体的PIG3干扰质粒.将PIG
会议
观察小鼠全身γ射线不同剂量照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筛选具有指示生物受照剂量潜力的指标.BALB/c小鼠,分别进行0、2、4、6和8 Gy不同剂量,0.8和1.6 Gy/min两种剂量率照射.照射后4、8、 12、24和48 h眼眶取血,抽提全血细胞总m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
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放射肿瘤学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愈显重要。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约60%-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却发现,电离辐射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能促进多种组织来源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我们实验室最近的研究表明,肺腺癌A549细胞在体外受到y射线照射后,虽然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但是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
目的 了解基因UHRF1的不同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存活;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利用DNA片段分析和AnnexinV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蛋白表达变化;利用经典的染色体分析,观察染色体畸变(着丝粒环和双着丝粒).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HRF1转染可将D0值由2.08Gy提高至3.17Gy,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