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对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血氨水平及神经症状的影响

来源 :第四届晋冀鲁豫肝病论坛暨2016年河南省医学会感染肝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antong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血氨水平及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利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素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苏醒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氨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治疗后血氨水平分别为(11.3±2.0)h、(38.8±9.6)mmol/L,较对照组的(18.8±2.5)h、(45.2±10.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TBIL、ALT、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酸菌素片能明显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神经症状,显著降低血氨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HCV感染可以合并很多肝外表现,但尚无文献报道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为继发性FSGS病因,本文报道了一例患者以蛋白尿、水肿为首发症状,病理诊断为顶端型FSGS (tip FSGS),在应用了目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最佳治疗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联合利巴韦林后,效果明显,患者肾脏疾病同时得到控制,考虑诊断为继发性FSGS,病因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因此,在合适的时机开始抗病毒治疗,对于丙肝病人来说,可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自免肝治疗中的影响。方法:以我院12例自免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6人,对照组6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给予全程系统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饮食运动指导,健康教育,合理按时用药等。结果:干预组治疗,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在自免肝的应用,可以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目的 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的变化,保证治疗效果的最大化。方法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加强患者的休息指导,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等。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病一般都是发生在治疗后的前2个月内,这段时间,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额高度重视。
目的:分析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重症肝炎并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症肝炎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所选患者的疾病得到控制。结论: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通过对症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感染的发生率,具有
会议
目的:探讨控制体温对阻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转变为危重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剂量布洛芬(10mg/kg*次vs 5mg/kg*次)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退热效果的差异.结果:10mg/kg*次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住院期间发热持续时间平均为70.4±12.3h,5mg/kg*次组为80.1 ±15.4h,t=,p<0.05,二组差异显著.结论:采用10mg/kg*次组布洛芬较5mg/kg*次组能缩短重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采用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e抗原转阴率、HBV--DNA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