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症临床诊治进展

来源 :2013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d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目前国内外医学对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症的研究,本文主要对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进展进行总结,以提高我们对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本文首先综述了该病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进而对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症的定义、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其次对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症的辅助检查、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治进行了系统阐述;最后对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症的临床治疗及预防进行了论述。结果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症是脑血管可逆性、多灶性、节段性收缩导致血管狭窄,临床表现以突发雷击样头痛,伴或不伴其它神经功能症状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该病于1988年由Gregory Call和Marie Fleming首次报告,故又称为Call-Fleming综合征,其它名称有"雷击样头痛伴脑血管痉挛综合症"、 "产后血管病、药物诱导血管痉挛"、 "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血管病"、 "孤立的良性脑血管炎"等;该病发病年龄为10-76岁,高发年龄为42岁,女性多于男性,约为4:1,人种间和地区间健在差异尚无定论;主要临床表现为"雷击样头痛",其它临床表现为"出血性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TIA、脑梗塞、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癫痫发作、强直-阵挛发作、部分性发作"等;该病病变性质为非动脉硬化性(无斑块)、非炎症性(管壁无强化)血管狭窄,影像特征为血管多发性、节段性狭窄,典型者呈"串蛛样"改变,1~3个月内常自行恢复正常;DSA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其它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MRA、CTA、TCD,脑脊液检查及血免疫化验如CRP、ESR多正常,病理检查常表现为无炎症细胞浸润、无免疫炎性反应、无微栓子;临床需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硬膜下出血、颅内肿瘤、颅内静脉血栓等鉴别;钙离子拮抗剂是目前最为认可的治疗用药,"尼莫地平和维拉帕米"应用最多、疗效确切;多数预后良好。结论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是临床少见的综合征,以"雷击样头痛"临床表现及"可逆性、多灶性、节段性血管狭窄"影像表现为特征,钙离子拮抗剂是目前一线治疗用药,该病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四硫钼酸盐?治疗Wilson病铜负荷模型大鼠其血清、肝、脑铜(Cu)、锌(Zn)、铁(Fe)、钼(Mo)等金属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探讨TM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D)排铜疗效.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M组、PCA组各20只.除正常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外,其余3组均参照文献制作铜负荷大鼠模型,即予含硫酸铜1g/kg的饲料和0.185%硫酸铜的水,饲养12周,各组
目的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动脉硬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胱抑素C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将其分为无斑块组、斑块组;再将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系数等统计学方法,探索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结果 无斑块和有斑块组两组间比较,年龄、缺血性心脏
会议
目的 观察四硫钼酸盐(TM)治疗Wilson病铜负荷模型大鼠其肝、脑组织MAKP信号通路中P38、 ERK、JNK等蛋白表达水平,探讨P38、ERK、JNK等信号通路参与WD肝及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以及TM调节上述信号通路的肝、脑损伤保护机制,为TM治疗WD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M组、PCA组各20只.除正常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其余3组均参照文献制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脑炎是近年明确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病,好发于年轻女性,常伴发卵巢畸胎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群。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突出的精神症状、癫痫、异常运动、意识障碍、中枢性通气不足及自主神经紊乱等。因其可获得良好预后,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近期研究结果对抗NMDAR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目的 观察药棒叩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药棒叩击综合疗法组及针灸组(各100例).治疗组予药棒叩击综合疗法,对照组予针灸治疗,每周治疗三次(周一、三、五),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一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量表评分、NIHSS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针灸组(P<0.01),Barthel指数改善率高于针灸组(P>0.05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对脑出血微创术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4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患者(25ml~65ml),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内科保守组,在病程第1天及第7天均行TCD与FVEP检查,记录TCD血流动力学参数、FVEP各波潜伏期、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GCS评分,并用TCD和FVEP两种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减少多发性硬化复发的作用以及与服药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连续服中药汤剂1年以上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80例,观察其服药前及服药后的年复发率(Annual recurrence rate,ARR)变化,并观察服药时间与年复发率的相关性.结果 服药前年复发率平均为0.96±1.59次/年,服药后年复发率平均为0.20±0.30次/年,服药后MS患者年复发率较服药前
目的 探讨选择性扩容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进行选择性扩容治疗.此期间共收入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47例(占同期急性脑梗死的15.9%),其中符合扩容治疗入选标准(血压≤150/90mmHg,MRA提示颅内或颅外血管狭窄,无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89例(60.5%),男性48例,女性4
目的 老年性抑郁按照发病年龄可以大致分为早发型以及晚发型两类,其中晚发型抑郁被证明有别于早发型抑郁,而与颅脑的无症状病损包括白质疏松以及无症状腔隙相关,不过对于另外一种无症状病损—白质疏松与两种抑郁的相关性,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拟通过对老年型抑郁的无症状腔隙评估,探索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95名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老年性抑郁患者,根据发病年龄早晚分为早发型、中晚发型以及晚发型抑郁三组,同时
目的 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及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以及两者是否相关.方法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N2、P3潜伏期,有靶刺激P3波幅,非靶刺激P2波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DNF水平.结果 PSD患者的P300检测结果无论是靶刺激还是非靶刺激,其诱发出的波明显低平及后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D组及对照组血清B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