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FeO高温煤气脱硫剂的模型化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com_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煤气脱硫过程是一个典型的气固非催化过程,脱硫剂在高温和含有H<,2>S的还原性气氛中,常同时伴有还原与硫化过程.因此,研究脱硫剂的还原与硫化过程及其数学模型不仅对合理选择脱硫剂的使用参数,而且对反应器设计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ZnFe<,2>O<,4>高温煤气脱硫剂的模型化研究.
其他文献
甲基苯基—双芴基硅烷是合成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配体,本文采用创新的方法,得到了产率、纯度高的有机手性硅试剂,并经X-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是制备金属有机配合物的中间体.本实验采用改进的新方法,得到了产率及纯度都很高的目标产物.并对其进行了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表征.
本文在桥碳原子上引入环己基,研究了碳硅双桥连二环戊二烯与Fe(CO)的反应,发现也生成了结构新颖的含有Fe-Si键的化合物.
本文考察了二氧化钛基光催化剂在紫外光(UV)和微波辐射(MW)同时作用下光催化氧化分解CH的反应行为,比较了TiO和SO/TiO催化剂在UV、UV-MW的作用下光催化氧化性质上的差异,并结合催化剂的XRD、微波吸收谱、BET比表面测定等表征结果,对多相光催化过程中紫外光与微波的协同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为了降低杂质在烷基苯中的含量.本文制备了三种类型的固体酸吸附剂,即粘土改性吸附剂;分子筛型吸附剂及固体超强酸.分别用它们进行吸附实验并比较它们的吸附效果,以期望找到适合于工业应用的优质除杂吸附剂.以紫外—可见光谱为主要检测手段,检验吸附效果;表征了吸附剂的酸性、比表面,探讨了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
本文在自行开发的具有优良性质的一氧化碳加氢Cu-Mn负载型催化剂的基础上就锰的加入对CuO/AlO的结构及CO加氢性能的影响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本文从铜基催化剂与钯基催化剂、单组分催化剂与双组分催化剂的性能对比、稀土助剂、实验条件及催化剂稳定性方面对Cu基富丁二烯C馏分选择加氢除炔催化剂进行了研究.
本文考察了共沉淀法的制备因素并对使用络合溶液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CuCr催化剂(包括两种商品催化剂G-89和N203SD)与工业甲醇钠溶液组成的四种催化体系在浆态搅拌釜中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
本文利用同位素瞬变技术,研究了甲烷部分氧化过程中CO的来源,给出了CO主要来源与催化剂表面NiC与NiO反应的进一步证据.实验结果表明,在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过程中NiC与NiO进行的表面反应是CO的主要来源,CO歧化或进一步氧化不可能是CO的主要来源.该实验结果同时也支持了作者提出的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直接氧化机理.尽管CO的歧化反应由于受到热力学平衡的限制,不是CO的主要来源,但
铁酸锌是目前新一代高温煤气脱硫剂,它同时具备了ZnO的高脱硫精度和FeO的高硫容与反应活性,且具有含阳离子空位的尖晶石结构,更易于负电离子与其反应.净化后洁净煤气出口硫含量低于10ppm.远低于现今环保要求.本文使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nFeO脱硫剂,并对其还原、硫化行为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