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宽比对矩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发展过程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34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d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矩形巷道高宽比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与工程试验等手段,依据矩形巷道高宽比构建了8种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高宽比对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形成、发展以及形态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高宽比的矩形巷道而言,围岩塑性区均依次经历"塑性点"、"塑性环"、非均匀扩展与恶性扩展阶段;矩形巷道围岩失稳破坏是围岩塑性区敏感部位因畸变而向巷道围岩深部非均匀扩展以及恶性扩展而导致的结果,塑性区向巷道围岩深部非均匀扩展的范围随高宽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围岩塑性区处于恶性扩展阶段时,顶底板围岩塑性区扩展的范围随高宽比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当巷道围岩塑性区处于非均匀扩展阶段时,对塑性区敏感部位的高强度支护应随高宽比的增大而增强,当巷道围岩塑性区处于恶性扩展阶段时,对于高宽比较小时,应重点对顶底板围岩区域进行高强支护,并且随高宽比的增大,塑性区高强度支护的重点应随高宽比的增大而逐点转移到巷道边角区域.在此基础上,依据巷道围岩塑性区控制原理与支护原则,提出了"锚网索喷"支护方案,数值计算与工程应用表明,矩形软岩巷道围岩塑性区总体呈现均匀化发展,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分析研究结果旨在为矩形软岩巷道开掘方案优选、支护设计以及围岩稳定性评价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提高充填采煤效率、降低充填成本,结合煤系层状覆岩移动特点和控制要求,研发了覆岩隔离注浆充填不迁村采煤技术.该技术通过"隔离"与改进注浆充填工艺两个方面的创新,使得注采比得到大幅提高,从而在工作面中部形成一定宽度的压实区,与隔离煤柱联合控制关键层结构的稳定性,有效减少地表下沉、实现不迁村采煤.覆岩隔离注浆充填不迁村采煤技术已成功用于淮北矿区8个煤矿的12个压煤采区(共有压煤村庄22个),累计采出建
矿山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是一个时间与空间的过程,开采损害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地表动态变形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发生、发展和消亡.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加,地表移动和变形更加剧烈,由此而带来的开采损害更加严重.如果把工作面开采视作一个系统,地表移动变形视作系统的输出,则影响这个系统输出的唯一外界因素就是开采速度.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的开采速度对地表动态变形有着直接影响,在建筑物下开采时,即不是简单的
准确计算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参数值大小对于评价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本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MLP)和多元线性回归(MLR),对煤矸石充填土的不同物理参数如塑性指数、密度等进行了五种组合,依据这五种组合对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进行了预测,并通过相关系数r、标准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t检验四种统计值对预测值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多层感知器预测的5种指标参
煤炭地下气化可以减少传统的煤炭开采和利用带来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SO2等排放及地表沉降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被誉为绿色开采技术.然而,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及重金属等可能储存于围岩孔隙裂隙中污染地下水;气化残渣存留地下燃空区,气化结束后地下水进入燃空区可能使残渣中的有机和无机物溶解造成地下水污染.本文采用煤炭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系统及GC-MS等分析手段,模拟研究鹤壁烟煤地下气化煤气洗涤水及
利用重庆大学研制的煤与瓦斯突出装置和高灵敏微震监测系统,开展了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的微震活动特性和典型信号特征研究.以某次突出试验全过程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统计固定时间段(4min)内微震事件触发次数,将整个突出过程划分为孕育、激发、发生和残余四部分;以此为基础,根据煤体破坏微弱信号的瞬态、非平稳等特点,提出利用小波包变换技术对其进行去噪、特征提取等操作;最后利用时域、频域及时频域分析方法对各阶段典
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极大制约着高产高效技术的采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高位抽放巷处理工作面瓦斯的关键技术.并以该技术在淮南潘一矿的具体应用,分析了采用该技术后所取得的瓦斯抽采效果.同时,将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植入到瓦斯的抽采成本的研究当中,分析其作业流程,研究作业动因,构建作业成本库,为瓦斯开采成本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构建起基于作业成本管理
应用FLAC3D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研究方法,对高瓦斯煤层群上行开采工作面围岩力学特征及卸压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煤层群上行开采,上、下工作面围岩三维空间内均存在由高应力束组成的应力壳,应力壳壳体中的应力大于壳体内外岩体的应力;上行开采过程中,处在应力壳保护下的低应力区内围岩的破坏场和位移场较为发育;随着上、下工作面依次开采,围岩中出现双应力壳叠加演化,上煤层采场围岩壳体中出现应力叠加集中,而
针对承压水上开采底板岩层裂纹扩展问题,本文基于MTS液压伺服机,进行了完整试件单轴压缩、含单裂纹试件单轴、三轴压缩力学试验,分析了围压对裂纹扩展的影响,研究了裂纹断裂模式的围压效应.结果表明:细砂岩试样抗压强度峰值与围压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拟合得σ=2.69σ3+61.9,相关系数R2=0.97.随着轴向加载应力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中出现较为明显的应力降,每一次应力降意味着裂纹的扩展.裂纹断裂模
针对U型钢支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结构受力不均、整体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软岩巷道的新型U型钢交叉支架结构.通过室内相似试验和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普通支架结构与交叉支架结构的失稳破坏特点、工作过程中的承载特性以及围岩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0.05Mpa/30min加载应变速率下,支架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柱腿弯曲变形;0.002Mpa/s加载速率下,则易出现顶梁承压破坏及整体平面外失稳.交
窄煤柱沿空巷道在整个服务期内不同阶段覆岩结构运动形态有其差异性,针对13218沿空巷道工程地质条件,揭示了该差异性:掘巷期间顶板岩梁承载支点形成的覆岩大结构能确保沿空巷道自身稳定,回采期间该覆岩结构虽不会失稳垮落,但处于给定变形状态.采用FLAC3D模拟软件,针对沿空巷道不同阶段覆岩应力分布、围岩变形特征、支护体受力进行模拟,并对不同支护参数进行优化.与原有支护方案相比,采用大延伸率高强螺纹钢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