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MR阻尼器的车桥系统竖向振动控制

来源 :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材料的发展,磁流变阻尼器(MR)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结构振动控制。本文将MR阻尼器应用于车桥耦合系统的振动控制,选取了修正现象模型作为MR阻尼动力模型,将简支梁桥安装MR阻尼器的拉索等价为一竖向刚度和阻尼力,建立了列车-桥梁-MR系统的动力平衡方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分析计算了列车以不同车速通过40m简支梁桥的动力响应情况,比较了MR阻尼器的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利用实测损伤结构的n阶频率和振型,对理论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有n阶频率和振型与实测损伤结构的n阶频率和振型完全吻合;再以修正后有限元模型的刚度矩阵和损伤结构刚度矩阵差值的Frobenius范数达到最小为优化目标,在保证修正后有限元模型刚度矩阵的有界性及其频率有界性的基础上对优化目标进行优化,通过迭代求解,使修正后有限元模型刚度矩阵是损伤结构刚度矩阵一个最优估计。该方法对有限元
两边连接开缝钢板剪力墙具有延性好,耗能能力强等优点,同时有效避免了四边连接钢板剪力墙对框架柱产生的附加荷载,从而避免了与剪力墙相连框架柱的早期破坏。本文对两边连接开缝钢板剪力墙的弹性屈曲性能进行分析,系统考察了缝间小柱高宽比、宽厚比、开缝排数等参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使开缝钢板剪力墙保持平面内工作且通过缝间小柱端部形成塑性铰承担荷载并耗能时的理想开缝原则为缝间小柱宽厚比b/t小于15且高宽比h/
离散奇异卷积法(Discrete Singular Convolution,简称DSC)是近年内提出一种求解高阶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计算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是分布理论和小波分析理论。由于DSC法具有全域法的精确性和局部分的灵活性,它能够有效解决各种具有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工程结构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利用离散奇异卷积法分析梁和薄板在均布外力和集中力作用下的弯曲问题。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
进行了24个钢管橡胶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的试验研究,基本力学参数为截面型式、橡胶粉掺量和橡胶粉粒径。奉文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和分析钢管橡胶混凝土的破坏模态,研究其轴压力学性能,并采用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1746-2009(2009)对钢管橡胶混凝土强度承载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钢管橡胶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延性;(2)规程DB21/T1746-2009(2009)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
本文以一座设置铅芯橡胶支座(Lead Rubber Bearing,LRB)的五跨隔震连续梁桥为对象,综合考虑了行波效应、局部场地效应和相干效应的影响,分别采用时程分析法和随机振动分析法对其进行了非一致激励地震响应分析。在时程分析中,采用特征正交分解法(POD)合成了非一致激励人工地震动位移时程,并以此作为输入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在随机振动分析中,推导了LRB隔震桥梁结构非一致激励运动方程,并
本文根据多体动力学理论中的动能定理推求了圆弧滑道辊轴摩擦摆隔震系统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辊轴放置结构与与基础底板构成的上、下盘滑道中间,辊轴与滑道之间为非协调接触,形成辊轴式摩擦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摩擦摆具有隔震系统所必需特性。较长的自振周期使其具有必要的隔离能力。依靠结构重力可以使其复位。由在辊轴与上、下盘接触面的滚动阻力可以消耗传入结构的能量。在所有影响滚动摩擦阻力的因素中考虑了接触面
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软环境和dSPACE硬件系统,建立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偏心结构仿真系统,然后进行该偏心结构模型在三种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控制实验,采用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简称MR阻尼器)作为控制器件,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量测柱子应变大小。试验主要研究MR阻尼器不同控制策略对偏心结构柱子的应变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R阻尼
本文以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为背景,开展了结构-桩-土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在此基础上,对桩土地震反应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波向上传播过程中,小震对加速度起放大效果,大震放大系数明显减小;桩放大系数小于土体放大系数,桩的存在对放大系数有减小的影响;桩应变呈中间大两端小的趋势:随震级增加,桩身最大位移与桩土接触压力增大,位移且随桩高度呈增大趋势,与桩端相比,桩中间部位接触压力增加最快。
本文对阻尼杆件的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EL Centro地震作用下,分别考察了5种杆件刚度和6种杆件阻尼系数对结构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降低阻尼杆件的刚度,有效控制了网壳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和杆件轴力等动力响应,控制效果可达10%左右;阻尼杆件的阻尼系数变化对结构动力反应有较大影响,通过合理设置杆件阻尼系数,控制效果可达20~30%。
本文结合一个实际工程,分析了该结构在隔震加固前后及是否考虑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共4种情况,得出了各种情况下结构的周期、层间剪力、楼层位移、隔震支座性能、地震能量输入的变化等,并得出了一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