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继代培养研究山羊瘤胃延胡索酸利用菌的变化规律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9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胡索酸还原菌对延胡索酸在反刍动物瘤胃内被还原生成琥珀酸并进一步生成丙酸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4头装有永久瘘管的本地杂交阉公羊的瘤胃液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山羊瘤胃延胡索酸利用菌在体外传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体外继代培养法对山羊瘤胃延胡索酸利用菌进行富集培养,利用PCR-DGGE法以及液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延胡索酸利用菌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传代过程中的变化,利用引物8F/1510R建立的16S rRNA克隆库分析了山羊瘤胃延胡索酸利用菌菌群经7代培养后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山羊瘤胃微生物菌群在继代培养7代后仍能够降解延胡索酸二钠生成丙酸;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随继代培养代数的增加,细菌DGGE图谱上的条带数逐渐变少,一些条带消失,一部分一直存在且明显得到富集,继代培养5代后细菌条带数趋于稳定;提取第7代培养物总DNA进行16S rRNA克隆库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88个克隆中,6个克隆属于Fusobacterium varium(相似性>97%),占克隆总数的6.82%;42个克隆属于Wolinella succinogenes(相似性>97%),占克隆总数的47.73%;4个克隆属于Clostridium cochlearium(相似性>97%),占克隆总数的4.55%;10个克隆属于Bacteroides pyogenes(相似性>97%),占克隆总数的11.36%;8个克隆属于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相似性>97%),占克隆总数的9.09%;2个克隆属于Oribacterium sinus(相似性<97%),占克隆总数的2.27%;3个克隆属于Clostridium subterminale(相似性>97%),占克隆总数的3.41%;3个克隆属于Fusobacterium naviforme(相似性<97%),占克隆总数的3.41%;10个克隆属于Clostridium hastiforme(相似性>97%),占克隆总数的11.36%;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本试验所获得的88个克隆分别属于Clostridiales、Fusobacteriales、Rhizobiales、Campylobacterales、Bacteroidales.结果提示,山羊瘤胃液中存在大量的延胡索酸利用菌,它们可能会参与瘤胃延胡索酸还原过程,添加延胡索酸可起到体外富集延胡索酸还原菌的作用.
其他文献
水和肥料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条件,然而,正是这两方面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传统的水溶性肥料利用率低,化肥损失严重并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且分布不均,同时用水浪费很大,水的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肥料和高吸水性树脂复合一体化研制保水型缓/控释肥料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起到节水增效的作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APSIM模型是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昆士兰州政府、昆士兰大学联合组成的农业生产系统组(APARU)开发研制,主要用于模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过程以及农业系统管理的机理模型.APSIM模型以"作物-土壤"系统作为模拟核心、以土壤过程机理为研究重点,对作物生长、养分管理、水分管理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的农业生产的管理情景做出模拟,并提供经济效益分析和管理决策.APSIM是一个综合的农业生
在土壤系统的运行中,如果把土壤养分向环境的净输出再通过养分的形式归还土壤,则土壤养分可保持输入输出平衡.从施肥到作物收获这一过程,土壤系统运行中的氮素输入(IN)包括肥料氮(FN)、土壤初始氮(SN1)和自然输入氮(INN),氮素输出(ON)包括作物摄取氮(CN)、土壤期末氮(SN2)和自然输出氮(ONN),其中自然输入氮与自然输出氮指的是在不施肥的自然土壤中同样发生的土壤与环境间的氮素交换,自然
于2009年-2011年在双季稻田研究了不同复种方式(紫云英+双季稻ZDD,油菜+双季稻YDD,冬闲+双季稻XDD)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紫云英+双季稻处理产量最高,处理间差异主要是因为有效穗不同.年份间相同处理产量差异较大,可能是两年温度相差较大所致.两年四季的平均产量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2)两年试验结果显示早晚稻每公顷有效穗ZDD>YDD>XDD,且早稻
会议
Nitrogen fertilizers are generally thought to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methane oxidation.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ammonium on methane oxidation activity was investigated in a paddy soi
农业生产等的土地利用行为,是除化石能源燃烧排放以外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具有不同的碳排放特征,不同利用方式之间的转换必定影响碳排放总量,研究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对于提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从土地政策制定的角度去引导低碳型土地利用方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GIS技术构建广东省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结合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吸收)系数计算方法进行碳排放估算,研究了各种土地覆盖
坡耕地水土流失造成土壤有机碳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突出,微量可溶性有机碳(DOC)损失可能引发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连锁反应,这一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但有待深入研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径流损失主要是通过地表径流与壤中流迁移,受降雨-土壤-径流的相互作用影响强烈.紫色土是长江上游广泛分布的耕作土壤,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紫色土土质疏松,抗蚀力弱,水土流失强烈,造成紫色土有机碳流失
高尔夫草坪赖以生存的就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环境,根据自然条件、要求质量高低、经费等情况,草坪坪床土壤质量差异很大.草坪一经建成使用后,不可能像农作物土壤养护方式一样进行护养.因为它的使用不象农作物是按周年来计算,它往往根据管理的水平使用若干年.然而草坪草在生长期与农作物一样都需要满足一些必需的生活条件,而且草坪还要经常承受外界逆境,尤其是人类的活动更易加速草坪生活条件的趋短化,极易引起限制性生活因子
本研究首次将暗管改碱技术引入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的改良上,以期为改良苏打盐碱土提供技术支持。在改碱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深松深度对苏打碱土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松0.6m对苏打碱土改良效果最佳,能有效降低土壤的渗透性;增加土壤中微团聚体的比例;降低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速效养分;降低土壤pH值;降低土壤电导率;有效的增加水稻产量.
本论文是结合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镇示范区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针对吉林省黑土区村庄改建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土地复垦整理中的关键技术——表土剥离技术的适用条件进行系统研究.通过调查和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了解和分析国内外表土剥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表土剥离及适用条件的概念、特点,阐述了表土剥离目的和意义,总结了影响表土剥离技术的影响因子,结合了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镇示范区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