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超采区农业取用地下水管理指标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来源 :2020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中,管理节水是难点,亟待解决对用水户管理指标问题.农业用水水源多、复杂多变,不同区域地下水水位变化大,现状的用水总量、水位控制指标是政府考核指标,取水许可的相关指标也无法管理到每个用水户,简单的水量、水价管理指标都存在问题,为了明确不同区域的超采危害程度,提出了“超采用水当量”的概念,通过研究发现水利用电量可以代表“超采用水当量”,而管理水利用电量也不适合农业用水复杂多变的特点,管理水利用电价格才是解决地下水超采区最合理、最科学的管理指标,更适宜在较大范围内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在大米淀粉中添加海藻酸钠和钙离子,研究海藻酸钠及其钙离子凝胶对大米淀粉糊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钙离子对大米淀粉糊化无显著性影响.海藻酸钠可以使大米淀粉糊的损耗正切值tanδ提高5-10倍,损耗模量G"最大提高近100倍,远大于储能模量G的提高,说明海藻酸钠能显著提高大米淀粉糊的流动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徼镜(SEM)观察到,海藻酸钠使大米淀粉糊化后的结构更加散乱且没有形成网状结构.海藻酸钠和
超高压已经被广泛用于淀粉的改性,但是有关超高压对淀粉功能性质的研究还不系统,本文系统研究了超高压改性(200MPa,300MPa,400MPa,500MP,600MPa)对小麦淀粉功能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会破坏小麦淀粉颗粒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且压力越高破坏程度越大.超高压处理后淀粉的凝胶化转变温度升高,凝胶化焓呈下降趋势;淀粉糊的峰值粘度、谷值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和回升值下降,但是
淀粉和糖原是植物细胞中储存多糖的主要形式.由于大多数种类的淀粉溶解度低以及易回生,在淀粉加工过程中淀粉的应用往往受到限制,而淀粉分支酶改性后得到的高支化淀粉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以上问题.本文论述了目前国内外高支化淀粉的研究进展.
在淀粉水相法疏水改性过程中引入高速搅拌,研究高速剪切强化疏水改性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理化性质的影响.高速剪切搅拌能提高淀粉疏水酯化改性的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当转速为10000rpm,DS从0.0182提高到0.020.高速剪切搅拌提高了淀粉酯糊化后的透明度及冻融稳定性,且取代基团在淀粉颗粒中分布更为均匀.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让农业回归绿色生态,尤其是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己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性考虑农业与化肥等面源污染,论文采用兼顾非合意产出SE-S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用水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差分GMM模型考虑新型城镇化建设核心指标对农业绿色用水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经济带农业绿色用水效率整体提升较快,东部地区用水效率最高且中部地区用水效率最低,
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是目前防洪非工程措施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水库实时防洪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预报优化调控策略,充分利用预见期内洪水预报信息,开展优化调度计算,依据优化调度结果指导水库实时防洪调度运行.以赣江中游大型万安水库为研究对象,以防洪控制点安全流量超额平方和最小和水库防洪优化调度使用防洪库容最小为目标,开展实例分析.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报优化调控策略能够很好的指导水库实时防洪调度,通过
底栖动物和沉水植物均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够较好地共存,但二者相互作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比较复杂.本研究以一种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和两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例,研究不同密度底栖动物和不同种类沉水植物共存对水质的影响及底栖动物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和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宜水鸟栖息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质量不断下降,湿地生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湿地水鸟生存空间不断缩小,多样性降低.基于此,生态补水成为防止湿地生态退化,维持湿地生境动态平衡的重要生态恢复方法,其旨在补给湿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短缺,降低湿地土地盐
城市内涝因其受灾范围之广、财产损失之重、伤亡人数之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1],本文从城市内涝成因分析,提出基于智慧水尺的实时传感、模型模拟和数据同化的融合应对城市内涝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对城市排水设施安全运行在线监测与预警预报,其次通过模型模拟与数据同化,最后实现城市内涝风险预报预警的实时化,提高城市内涝防治管理水平,保障城市的安全运行与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十年来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步加大.在河道上修建水库虽然满足该地区灌溉、航运、供水和发电等方面满足社会要求,但水库开发也会切断了河道原有的水流连续性,使河流水温、水质、形态和水位等重要水环境因素发生根本性改变.本研究以万安至峡江段为研究区域,构建赣江中游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根据实测水位流量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研究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运行对赣江中游水动力特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