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久留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第七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头针留针时间对多发性抽动症(TS)的疗效差异. 方法:将入选的62例TS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以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留针2H)和对照组(留针30min)各31例,治疗主穴取额中线、顶中线、顶旁1线,配穴取顶颞前斜线,颞后线,隔日1次,采用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YGTSS)和多发性抽动症综合量表(TSGS)为疗效评定标准,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症状评分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和对照组自身前后对照疗效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等症状,观察组的总疗效61.29%,对照组分别为64.5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头穴留针2H与头穴留针0.5H均可有效改善TS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大体一致,无疗效差异.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经脉线自身特性及肥大细胞与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系统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从不同方面论证了肥大细胞是针刺效应信号放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在针剌效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探索电针调节松果体褪黑激素的作用.方法:将52只清洁SD雄性大鼠,用LONGA管改良内线栓法,制成脑缺血/缺氧再灌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8只)、模型组(MCAO,8只)、电针组(EA,8只)、褪黑激素组(MT3.2rag/Kg,8只)、电针加MT组(EA+MT,8只)、电针加MT阻滞剂-Luzindole(EA+L,1mg/100ul/只,6只).电针加MAPK阻滞剂-PD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和电针治疗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为针灸参与中风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早期防治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7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术前电针组和术后电针组,通过观测各组大鼠避暗试验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侧海马胆碱能受体结合量,分析术前和术后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1)缺血后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研究针灸减肥效应的穴位特异性.方法:利用食源性肥胖大鼠,选择四个常用的减肥部位的穴位(耳部、上肢、下肢、腹部),进行电针减肥治疗,观察肥胖指标、脂肪细胞分泌产物及相关摄食调节肽的变化,以探索电针减肥穴位的部位特异性.结果:4个治疗组的减肥效应存在差异,以腹部"天枢"穴的减肥效应最为显著,耳穴的减肥效应最不理想.结论:电针减肥效应存在穴位部位特异性.
目的:5-羟色胺类递质在骨性关节炎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针刀松解法、电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兔脑组织中5-羟色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将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应用伸直位制动兔膝关节制备骨性关节炎模型,分别应用针刀松解法或电针进行治疗3周,治疗结束一周后分别取端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脑组织中5-HT、5-HIA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兔端脑
目的:研究电针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多聚唾液酸转移酶ST8SiaII/IV的影响,从神经细胞粘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可塑性作用机制.方法:以SAMP8小鼠作为AD动物模型,电针"百会"、"涌泉"穴,每日一次,连续治疗21天.以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评价电针对AD的治疗效应:用电镜方法观察
目的:观察逆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SP70表达、D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明确逆灸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①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50±20)g,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肌缺血预处理组(IP组)、逆灸组,每组6只.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SP70表达.③检测大鼠血清SOD、MDA含量变化.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
就热证用灸的理论渊源、禁灸的由来、热证用灸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古代、现代文献,对热证用灸的病症进行了分类概述,以期对热证用灸的理论与实践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完善灸法理论并指导临床实践.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病患者期门穴、膻中穴与非穴对照点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分别检测68名乳腺增生病患者左右期门穴,膻中穴与非穴对照点体表1.5~16um波段的红外辐射光谱.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左期门穴在检测的59个波长点中有49个点(3.50、4.00、4.50-16.00um),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高于与非穴对照点(p<0.05);右期门穴在检测的59个
目的:探讨留针时间的长短对肾结石绞痛的止痛效果。方法:针刺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公孙、内庭均双侧取穴观察79例肾结石引起的绞痛患者的止痛效果。结果:留针时间以一口气留针1小时30分止痛效果最佳.结论:在时间允许范围内,延长留针时间有助于提高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