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构建与完善公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

来源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455029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公安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与公安工作的人才需求,构建科学、全面、客观、公正的"能力主导型"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公安高等院校学生质量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仅如此,公安高等职业院校在构建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时,还应当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与公安工作的特点,明确相应的指导原则。确立以“能力评价为导向”的学生质量评价理念,明确公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质量评价标准及其依据,建立与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评价方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健全评价保障措施。
其他文献
目前造成首府地区社会治安管控压力日益加大,传统的防控警务模式有些已无法适应当前人财物大流动的动态社会治安环境需要,探索动态社会治安环境下维护首府地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已成为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的当务之急.因此建议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坚决有效维护首府社会政治稳定,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处置机制,积极预防、稳妥处置群体性等重大事件,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形成全社会维护首府社会治安的新局面,坚持严打刑
改革开放30年,既是我国建立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程,也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边境贸易复活兴起、成长扩张、停滞起伏、增长乏力的历程。在边境贸易活动中,主要实施的均为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也可称其为政策法律。应当肯定的是我国的边境贸易政策法律对增强民族团结,繁荣、稳定和发展边疆,巩固和促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施这些政策法律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有些政策法律缺
司法公信力是指一国政治体制范围内,国家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基于法治而形成的信用关系.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结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益格局的调整与思想观念的变化使社会信用体系受到严峻的挑战,司法公信力作为法治社会信用体系的根基,对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来说意义重大,民族地区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更是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政治体制层面内,司法公信力是连结法治建设与社会管理的纽带。不论是
在新形势下,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人民法院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的重大举措,成为法院队伍的一项重要职能.为此,在积极和全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背景下,法院队伍建设必须转变思维,创新管理举措,建立健全与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造就一支精于的社会管理创新人才队伍提供制度保证.
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和公正廉洁执法是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能,社会管理创新是各级人民法院面临的重要的、全新的课题.根据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人民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要不断调整角色地位,利用特殊的职能作用,在发展中应对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发挥好职能作用.建立合理的审判管理机构法院的管理要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执行工作为第一要务,审判管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方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主动应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规范、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提高其制度化、法治化的水平,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议转变执法理念,以改革的思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整合社会资源,以协作的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平台载体,以适当的方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一方面搭建参与社会管理新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价值就是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提供一个组织载体,使各种生产要素得以积累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提升农业和农村产业是市场能力.从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来看,其制度价值发挥的不充分.从经济增长理论来看融资能力差是其最最主要原因,因此充分重视融资能力不足这一短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研究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能力的机制政策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建议放松成员资格限制
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是和谐社会的不断健全和发展,而其中“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是整个社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社区驻警制度就是社区警务建设的创新举措之一。其可以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接受群众求助,提供线索破案,因此应充分认识驻区民
本文介绍无国之虞,梁启超译介伯伦知理国家学说的思想动机以及梁启超对伯伦知理国家学说的认同与分歧,梁启超对国家学内容的增补表现出对伯伦知理政治学说的态度由存在分歧转向基本认同,细察梁氏的取舍,可知他保留了伯伦知理国家学说中关于国家性质的知识,而舍弃了伯伦知理关于政体的主张。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梁启超急于传播国家学说以期培养国民的国家思想;另一方面却并不认同伯伦知理主张立宪政体的观点。这一时期的梁
本文介绍1905至1906年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分为两路,一路以载泽、尚其亨、李盛铎为领衔考察政治大臣,称之为载泽考察团;一路以戴鸿慈、端方为领衔考察政治大臣,称之为戴、端考察团.考察团首要目的是考察各国宪政制度,为清政府能否乃至如何推行宪政改革提供决策依据。记录了各类书籍编译、出版过程。由于出版时间较早及流传等原因,载泽考察团编译的67部书籍或许并未全部留存至今,并对这些留存下来的若干部书籍择要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