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级流动站管理建设与完善

来源 :第十八届全国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研究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自2012年8月被批准建站以来,就高度重视自身的管理工作.建设好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到优秀的博士后,是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级人才、促进科学研究、多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有效途径.为此,学院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日常工作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工作。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高标准,严要求,使得进人博士后流动站的人员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为以后流动站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率的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博士后教育是各国推进科学研究、培养青年学者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人才国际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加强博士后的国际化培养是当前博士后培养工作的迫切任务.本文
会议
博士后制度起源于100多年前的美国,在中国也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已成为高校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山东大学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作用,博士后
会议
中国博士后制度经过了初创、扩张和调整阶段,目前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博士后制度体系.在三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博士后制度体现出政府主导性强、资助方式多元化、重视人
会议
自1985年起,中国开始实行博士后制度,并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今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至2015年,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有3011个.高校作为培养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重
博士后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是加强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培养高水平科研人员、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中国博士后人才培养机制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方面,如
博士后是培养和使用人才相结合的制度,博士后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华中科技大学在博士后管理工作中,立足阿斯汀的IEO模型,构建了"输入—过程—输出"为一
会议
师资博士后制度弥补了中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不足,亦可满足高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的需求.完善博士后制度,创新高校教师聘用结构,建立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强化博士
博士后工作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国选才育才的光荣使命.博士后研究人员作为一支高水平的专职科研力量,在高校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及区域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
会议
高校、企业作为博士后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及时应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适应新形势,转变工作思路,采用新方法,将工作目标由以往的追求博士后培养规模向重视博士后培养质量
为适应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从体制机制上不断改革完善博士后管理办法.本文通过分析浙江大学博士后制度的改革创新实践,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人才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