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视角的城市生态水系规划方法

来源 :2018第五届中国(国际)水生态安全战略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依水而居,城市由水而兴.工业文明飞速发展造成了对自然资源巨大的破坏.生态水系规划应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整体视角,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多个方面城市水问题.对规划方法的探讨,贯彻了“多规合一”的规划新理念,积极引导城市发展思路新转变.
其他文献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同时也有其独有的功能特性.黄河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是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以往过度的开发利用以及治理机制与模式存在着的问题,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等问题.针对黄河流域现状,结合国内外流域治理的经验,总结出黄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措施以及创新构想.
通过多年黄河河口段黄河水监测数据,分析近年来黄河河口段水环境污染状况,查找出黄河水环境污染要因,提出黄河河口段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控制对策建议.
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评价了黄河三角洲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表层沉积物中Cu、Pb、Cd、As的均值分别为47.1mg/kg、21.3mg/kg、1.44mg/kg、12.0mg/kg,除Pb外,湿地表层沉积物中Cu、Cd、As的含量均高于山东省土壤底质背景值,
为解决黄河下游水务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决策智能化水平不高、业务协同机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在智慧地球发展理念和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围绕黄河下游河段智慧水务体系建设构想,明确智慧水务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研究构建智慧水务总体架构.本文介绍了黄河下游河段智慧水务立体感知层、信息处理层、支撑保障层、智能应用层4个层次的体系构建,并讨论可能涉及的关键技术.
《水工程生态建设技术规范》(DB3305/T48-2017)全文贯穿“科学治水、人水和谐”的生态理念,通过采用“水安全+水景观+水生态”的设计模式及各种生态工程措施以弥补水工程的生态性不足,以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设计目标.该规范还提出水工程健康诊断的要求,以整治既有的病态水工程.最后本文列举了生态整治的工程实例,并指出《水工程生态建设技术规范》是一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技术规范
新时代下,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水生态安全问题关系直接关系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否,而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思想在价值取向、制度体系、机制设置三个维度为水生态安全建设提供了指引,为保障水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黄河流域上游工业、农业、城市的各类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中富集并随黄河水进入湿地内,河水水质的好坏影响着黄河口湿地的生态安全.同时黄河口也是中国的重要原油产区,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对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也是威胁.部分湿地,特别是刁口河湿地长期得不到淡水补给,河水矿化度较高,也会造成土壤的盐渍化,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文本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将铬和镉确定为黄河口湿地水体重点的重金属污染物,同时将
本文从低影响开发的概念出发,论述了其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意义和开发途径.以许昌市饮马河滨水景现设计为例,在低影响开发的基础上,构建集水利、生态、游憩、景观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滨水景观体系.在发挥其河道基础设施功能的同时,激发滨水区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多元价值.
在中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而且影响的范围也会随着中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而不断地扩大.那么为了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要分析出影响的主要因素,强化施工过程之中环境保护管理的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予以防护,保障工程可以获取相应的社会经济效益,从根本上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浅议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旨在提升
为探索三峡大坝近坝段水质分布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6年近坝段水质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文因子Q、T、Z和水质因子WT、DO、SS、CODMn、SO42-、F-、TH、NO3--N、TN、Se的变化主导着研究区域水质变化;各采样点主成分得分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且季节差异较空间差异显著,3-5月T-Hard、F-、SO42-、EC是影响河流水质变化的主导因子;7-8月Q、S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