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后路胸腰段半椎体切除固定矫形术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iqi8627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和总结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内固定、矫形术治疗胸腰椎半椎体引起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对28例胸腰椎半椎体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行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矫形术,并给予围手术期的护理,随访12~42个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在不同pH 值培养条件下多柔比星对胃癌BGC823 细胞的增殖、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方法:采用细胞活性测定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pH 值培养条件下多柔比星对胃癌细胞BGC823 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Annexin V/PI 双染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率;采用qRT-PCR 法检测p-AKT,BCL-2 和NF-kB 基因在胃癌
目的 骨盆原发恶性肿瘤通常对化疗不敏感,隔离灌注化疗可能提高其治疗效果。将腹主动脉球囊及腔静脉球囊阻断技术用于骨盆恶性肿瘤化疗,初步探讨其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5 例骨盆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隔离灌注化疗。其中男性2 例,女性3 例,年龄28 岁-35岁。病理诊断包括:2 例骨肉瘤、2 例恶性间叶肿瘤、1 例间叶型软骨肉瘤。通过腹主动脉球囊及腔静脉球囊配合下肢止血带建立骨盆隔离灌注区,经D
目的 探讨和分析“HIPEC+”治疗模式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提高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40 例晚期(FIGOⅢC – 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妇科肿瘤专家评估后认为初次手术难以达到满意减瘤,术前均行3 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之后
目的 约25%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可出现皮肤损害,包括特异性、非特异性皮损,皮肤第二原发肿瘤等.按照有无白血病细胞浸润将皮损分为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皮损,两者临床表现可相似,需病检确诊,特异性皮损可发生于感染、皮肤癌的部位.目前研究多认为CLL 患者特异性皮损的出现并不提示预后不佳.CLL 患者并发皮肤癌的风险较正常人增加了8 倍,且此类皮肤癌普遍具有强的侵袭性,需加强病情的检测和治疗.
目的 观察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应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醋碱(HH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以及三氧化二砷(ATO)作为诱导治疗方案的疗效及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ATRA 及ATO 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了2004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的145 例APL 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HHT 治疗组74 例,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脊髓功能指数在脊髓损伤康复功能评定中的临床应用,观察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以及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功能指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程度的分级(ASIA)对患者进行分类。
目的 探讨桡动脉鼻咽窝穿支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用该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及虎口狭窄28 例。以前臂桡侧头静脉走行为轴心线设计皮瓣,鼻咽窝为旋转点,皮瓣近侧低于肘横线,两侧不超过掌背侧中份,根据受区情况在前臂桡侧设计皮瓣。
目的 通过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做到充分镇痛,及时评估最大功能康复,最小的不良反应,强调疼痛管理是骨科手术后加速康复的重要环节.方法 1. 临床资料:本组210例,男120例,女90例,年龄55~99岁,中位数77岁,其中髋关节置换155例,膝关节置换55例.均进行疼痛管理和术后骨科康复训练.
目的 探讨实施心理干预与饮食对骨折病人的心理状况及骨折愈合情况的应用。方法:将120名骨折后健康的患者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年龄20~55岁,小学文化有15人,初中文化有55人,高中及以上有50人。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护士协助医生筛选出单节段和双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给予宣教和心理护理。对手术的56例患者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及早期、积极的颈部及四肢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