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血流與豬模型的心肺復蘇成功率呈正相關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2014年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wall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探讨猪模型心肺复苏(CPR)中颈动脉的血流与复苏成功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32只猪(体重34-38kg)建立心室内诱颤室颤(VF)心搏骤停模型,7分钟室颤+5分钟胸外按压后进行除颤.如果未成功复苏,则继续2分钟胸外按压直至进行下一次电除颤,直至成功复苏或者15分钟后自动停止复苏.颈动脉血流(CBF)由猪右侧颈内静脉的抑制流量感受探头记录. 结果:14只猪第一次电除颤后就恢复了自主回圈(ROSC);13只猪需要不止一次的电除颤恢复自主回圈;另外还有5只猪未能成功复苏。在那些一次电除颤就成功复苏的猪当中,在其进行除颤前,其颈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需要多次电除颤才能复苏的猪以及未能成功复苏的猪的颈动脉血流。总体来说,成功复苏的猪,其颈动脉血流业明显高于未能成功复苏的猪的颈动脉血流(P<0.05)。 结论:心肺复苏过程中,除了冠状动脉灌注压(CPP)以外,颈动脉血流也是决定能否成功复苏的重要因素。心肺复苏过程中,颈动脉血流越高,其最终复苏的成功率就越高。
其他文献
Previous studies reported that oxidative stress wa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arly brain injury (EBI)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Up-regulation of transglutaminase 2 (TG2) by oxidative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重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眼科常见病,且多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但是,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的纤维增殖、视网膜脱离、血管闭塞等手术治疗一定要慎重。双眼有差异但均为重症糖网的患者,手术首先做视功能相对好的还是差的,各有理由,需视具体情况而定。重症糖网病人,往往糖尿病患病时间长、常患有高血压、脑梗塞,术前需调整好血糖、血压。轻度血压高,术前控制好的情况下,
会议
会议
目的:初步探讨"脑心综合征"可能的发生机制,并阐释心安颗粒治疗脑心综合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Zea 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心电图及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PD50、APD90、ERP、APA、VMax为观察指标,以心安颗粒及稳心颗粒作为干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MCAO大鼠心电图、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改变.结果:(1)各组大鼠心电图术前:各组大鼠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术后:假手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基因晶片技术探讨血必净联合连翘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基因的改变,以期从基因水准上研究其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泰能组、血必净+连翘组,探用盲肠结紮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模型.泰能组给予腹腔注射抗生素(泰能)0.18g/kg,每日2次;血必净+连翘组给予腹腔注射抗生素(泰能)0.18g/kg、血必净注射液10ml/kg,连翘注射液,每日2次;对照
目的:初步探讨"脑心综合征"可能的发生机制,并初步阐释心安颗粒治疗脑心综合征的可能机制,为认识、预防和治疗脑心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Zea longa法为标准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心肌坏死标记物、电解质、脑组织NPY蛋白为观察指标,观察脑缺血大鼠心肌坏死标记物、电解质、脑组织NPY蛋白质含量的改变,比较心安颗粒及步长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肌大鼠的改善作用,并比较两种药
目的:旨在探索"痰瘀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健康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8只,应用乱数字表随机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只,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实验周期为16周,分别在2、4、8、16周检测血脂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模型构建.结果:两组血脂比较:在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C、LDL-C均明显升高(P<0.05).在16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