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2+共掺杂2SrO·0.84P2O5·0.16B2O3:Eu2+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来源 :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un_we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显色节能灯由于色彩表现与还原能力较强,具有光效、光色、显色性、寿命的统一优点而日益受到关注.而发光材料作为高显色节能灯的关键性原材料之一,对于高显色节能灯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本文选择已证明具有发射谱带宽、发光效率优良、潜在应用领域广的2SrO·0.84P2O5·0.16B2O3:Eu2+开展Ba2+共掺杂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2+共掺杂的系列样品,用亮度仪、激发光谱分析仪、发射光谱分析系统仪、扫描电镜等手段对荧光粉进行了表征,研究Ba2+掺杂量对荧光粉发光特性、粒子性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a2+掺杂量的增加,基质材料的品格参数发生了相应变化;荧光粉发射光谱的半峰宽随之变宽,材料颗粒形貌趋于球形;当Ba2+掺杂量达到x=0.16时,荧光粉的亮度最高,较未共掺杂样品高3%,其原因可能为颗粒形貌逐渐球化减少了激发光在颗粒表面的漫反射.对于高显色性荧光粉来说,当发射主峰不再变化时,半峰宽越宽,该粉与其他荧光粉混合后的发射光谱越接近于全光谱,混合荧光粉制灯后的显色指数就会越高.
其他文献
白光LED由于其具有体积小,发射热量少,寿命长和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是新型的固体光源.近紫外激发的全色单一基质荧光粉是实现白光LED的重要材料.我们研究了Sr2-xCaxMgSi2O7:Tb3+,Eu2+(SCMS: Tb3+,Eu2+)荧光粉的合成和发光性质,以期发现新型的发白光的荧光粉.SCMS: Tb3+,Eu2+系列荧光粉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所用试剂SrCO3,MgO,H2SiO3均为分析
会议
分别采用高温固相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一系列M(WO4)x(MoO4)1-x:Eu3+(M=Ca2+,Ca2+/Sr+)红色荧光粉.利用高温固相法,研究焙烧温度和时间、Ca2+/Sr2+和WO42-/MoO42-比例以及退火温度对荧光粉光谱特性的影响.荧光光谱测试显示Ca2+浓度为70%,Sr2+浓度为18%,WO42-/ MoO2-=1时,900℃焙烧2h,退火温度为300℃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较好.
会议
针对大功率LED及其发光模组的暖白光调整、散热管理以及点发光器件的匀光、眩光伤害问题,我们采用高温熔体冷却法,在空气中制备了Eu掺杂石英类红色荧光玻璃。通过调节石英玻璃中的成分,考察了结构-价态关系,促使Eu2+的特征发射被削弱,Eu3+的特征发射增强,从而实现了对制备中Eu3+向Eu寸转变的抑制,发射光谱的最强发射位于613nm,对应于Eu3+的5D0-7F2跃迁发射;如图1所示,激发光谱的三个
硅氧氮化物MSi2O2N2:Eu2+(M=Ca, Sr, Ba)由于具有优越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以及发光性质,近年来得到了热研和商用,进一步提高其发光效率是一个重点工作.我们尝试通过荧光体基质改性或掺杂以达到荧光增强的目的,并对发光效率和热猝灭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在SrSi2O2N2:Eu2+的基础上通过共掺杂Mn2+以及Pr3+后,使其发光强度分别提高了355%和168%.对于Mn2+的荧光增强
现有的固态照明技术中的自光LED采用InGaN芯片/YAG:Ce3+荧光粉光转换白光模式,荧光粉通常采用环氧树脂以及硅胶进行封装,大功率发光元件以及发光模组在使用中的高热条件下,存在荧光粉和树脂的光衰和降解问题.我们针对LED器件与发光模组的YAG: Ce荧光体情况,通过结构设计,发展了一种快速制备合成高纯YAG:Ce发光陶瓷体的简便工艺,在不太苛刻的烧结条件下制得一种结构诱导价态的YAG发光陶瓷
稀土掺杂的发光玻璃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领域.用空气中高温熔体冷却法制备了Eu,Tb掺杂的SrO-P2O5-B2O3硼磷酸盐多谱发射直接白光玻璃.通过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结构参数关联对材料的发光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在365nm激发下发现了Eu2+的蓝光发射,Tb3+的绿光发射以及Eu3+的红光发射.通过激发发射光谱发现Eu2+的蓝光发射强烈的依赖于玻璃的成分.随着B2O3的持续加入蓝光的发
目前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的亮度及发光效率与传统CRT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个问题在无汞荧光灯中尤为严重.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改进器件结构、放电机理及制造工艺外,荧光粉性能的提高至关重要.作为一种商用绿色真空紫外发光材料,如何提高BaAl12O19:Mn2+的发光性能,如发光效率、相对亮度、余辉特性以及色品等,就成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为改善BaAl12
本文以St(S)ber工艺合成含SiO2微球的前驱体溶液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发光二极管(LED)用的MSiO3:Eu2+(M=Ca, St, Ba)系列荧光粉,并对其结构与发光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差热-热重(TG-DTA)、粉末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测量了三种样品的结构及其颗粒形貌与尺寸;同时用荧光光谱对它们的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得三种荧光粉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