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演进新思维

来源 :德国(罗腾堡)第48届国际中医药大会(中国中医部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应当代中医药潮流,推进中医药的发展、创新和走向世界,就需要对传统的方剂进行改造.用一种或几种成分代表一味中药是可行的,可视为去粗取精的过程,这样,传统的方剂就可以由几种中药的配伍转换为几种药效成分的组合,即药效成分配伍.进一步的,有些药效成分需要经过改造才能明显提高疗效.相同母核配以不同的取代基,筛选其中疗效较好、改造成本较小的成分便是一种发展趋势.经过上述改造,方剂就演变为由多种经过改造的成分组成、改造成本较小且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新”成分的组合体,亦即高效成分配伍.
其他文献
呼吸道病毒性疾病是一类较常见的急性自限性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引起本病的病毒种类甚多,包括的病种也很多,临床表现较为多样,轻者临床症状轻微,但其中严重者则可呈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甚则引起急性呼吸窘迫和心衰,从而可能导致死亡.特别使医学界头痛的是,呼吸道病毒易发生变异,所以又被称为“聪明病毒”,从而不仅可以时常引起一些新的疾病,如SARS和人禽流感等,而且使得对其有效药物和相应疫苗的研制显得非常被
在中医范畴中,瘅病是多种脏腑急性实热性的非化脓性疾病的总称.不同种类的瘅病临床表现不同,但都与热邪密切相关.因其广泛多发,表现多样,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从瘅病源流、瘅病命名方法、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四个方面,总结了历代医家对瘅病各个方面的认识,望可对临床治疗这类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分析了尚老总结的1959年至1975年7月,40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大多数为坏死期病人291例(占72.6%).临床治愈186例(占46.4%),显著好转79例(占19.7%),进步84例(占20.9%),总有效率为87.0%无效52例(占13.0%),其中截肢者38例,截肢率为9.5%以此临床资料为基础,并整理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尚老中西医
介绍饶旺福教授治疗失眠的验案,并总结出失眠辩证的三个主要证型及代表方:痰浊扰神型,代表方温胆汤;肝气郁结型,代表方逍遥散;心肝阴虚型,代表方天王补心丹.
伴随科学日新月异的进步,人类在医学领域也有了长足进展,体现在体质及表观遗传学等前沿学科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近年来吸引了无数学者相继对其进行探索.本文结合中医体质及西医表观遗传学两方面,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抑郁症进行相关探讨,并提出针灸治疗该病的优势,以飨读者.
目的:检测中药萎胃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IL-6,IL-10含量及胃黏膜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80±20g SD次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4只,造模组70只.确认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下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萎胃康小、中、大剂量组、西药组.治疗30天后,ELISA法测各组大鼠血清IL-6和IL-10含量;取胃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胃黏膜变化,免
尿频是慢性前列腺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对其进行治疗,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论述了脾肾亏虚型的诊治,并且谈到中医的现状有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认为中医人应该树立对中医的信心,大胆应用中医,为继承和发展中医做出努力.
业内对中医学的不同观点及循证中医学的提出中医学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在预防保健、维护国民健康上做出巨大贡献.但是目前发展面临瓶颈,并有两种鲜明的观点.其一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应该予以取缔;其二部分中医学者认为拥有几千年临床实践的中医臻于完美,对其进行所谓的现代化只会扭曲其精髓.目前大多数中医辩证往往以症状、舌苔、脉象等一系列软指标为依据,缺乏客观诊断和疗效标准.因此,学术界对中医的科学性褒贬不一
目的:观察加味旋覆代赭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2例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常规综合对症治疗;治疗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加味旋覆代赭汤口服.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恶心呕吐、腹痛症状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电图示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较
当代中医学正在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中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大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使之能够适应现代,并成为时代精神文化价值特征的、科学的人文选择.同时积极发挥自身在整体观、有机论、和谐观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内在的文化驱动力,促进中医药事业为人类健康服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