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ASH的接口芯片仿真教学实践

来源 :第21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现状,引入FLASH软件仿真芯片,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信息安全保密》作为全军院校开设的一项新的课程教学活动,对其特点、规律的认识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针对该课程学时有限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适当取舍,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并在研讨课中穿插了实验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针对操作系统原理这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提出了运用解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强化结合实例的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设计内容,引入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等一整套完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模拟与数字电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前景。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介绍了作者针对非计算机仿真专业学生进行面向对象仿真教学的改革探索,从平时作业、实验设计以及课程考试等方面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相关数据验证了改革的有效性,可供广大同行参考。
本文对师范生必修课“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探讨。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论文详细阐述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建设了实践教学环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描述了取得的实践教学效果。
自学型实践环节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质量评估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在学生能力培养环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中开设的自学型课程并不多,没有太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本文以一门信息安全专业自学性实践课程——《网络设计》为例,给出了信息安全专业自学型课程的建设体系和内容,为自学型课程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探索积累了经验,为信息安全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实验教学是掌握数据库技术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并从自身实践出发提出了数据库实验课的系统教学方法。
本文介绍了在软件建模过程中引入工程实践项目,并给出了一个迭代周期,包括分析、设计和实施等各个阶段的主要步骤及其制品。
由于目前接口实验系统的设计缺点,实验受到软硬件环境的限制,对实验教学有不良影响。本文采用通用微机建立接口实验系统,设计一套新的接口实验,取代了常用的实验箱的接口实验系统,减少了实验室建设成本,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知识结构复杂的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本文探讨了利用两种典型系统结构模拟器WinDLX以及SimpleScalar各自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演示、仿真实验以及毕业课程设计三个关键教学环节中应用这些模拟工具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