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导就业-居住空间均衡初探

来源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就业-居住空间均衡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通过城市规划促进就业-居住空间均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了测度就业-居住空间均衡的两种主要方法:通勤效果和空间混合度,提出不同产业需要不同的就业-居住均衡.结合克拉玛依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实践,尝试探讨在城市规划中促进适度就业-居住空间均衡的规划对策和相关的实施政策及保障措施.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宁波市甬江北岸棕地开发项目为例,从景观视角出发,探讨工业遗产空间重塑问题.提出工业遗产的景观属性在于它的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并依据甬江北岸工业遗产的景观特征,分别从历史重塑、文化重塑、生态重塑三个方面,提出工业遗产空间重塑的系统方法,为当下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现代治理强调的是政权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沟通和协调.在这样的框架下,城乡规划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体系、周期、内容和技术方法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革,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本文从编制体系、周期和内容出发,提出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城乡规划五层编制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县规划、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提出和行政任期相一致的城乡规划编制周期,并从现代治理的角度出发,提出
西藏古城遗产是我国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孜古城是西藏遗产的重要代表,其格局得到了整体保护,可以较为完整的体现历史上西藏古城的建城、发展和繁荣.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古城也面临了新城和各种建设侵袭,分析古城格局保护状况和问题,并提出保护对策是古城保护中亟待解决的事项.本文基于古城的空间格局、平面格局和立面格局等方面对古城格局整体保护情况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历史上政教统一的管理政策在空间格局形成中起着重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出台以来,针对目前历史保护规划单纯只研究物质空间而忽略了历史空间中“人”的利益和需求的现象, 在研究了物质空间“既有可被创造的属性,又有可被认知的属性”、“既是使用功能的载体,又是记录历史事件的媒介”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人与空间互动”的规划理念. 本文以平湖市新埭镇为例,探讨了“人与空间互动”理念在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特别是在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等条件的改善
150年前,为了抵御外强入侵,僧格林沁在天津主持修建了一道濠墙.这道濠墙利用了明清两代在津的屯田及水渠修建,在随后的100多年间又屡经修废,是天津城内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组成.同时,濠墙也是天津城的新城墙,是天津城市发展的写照与见证,具有文化旅游价值.对壕墙在天津城市发展史上进行再认识,可以帮助人们按照天津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游的品牌,让城市旅游不仅有看头、更加有说头,使
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处理好市场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关系,有效发挥城乡规划的作用,是我国城乡规划未来发展所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也是本文探讨的焦点所在.为此,文章首先对市场与城乡规划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制定社会共同行动纲领、引导市场开发活动、确保土地有序开发、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正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城乡规划的主要作用.此外,从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城乡规划体制的建设历程与
本文在明确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与功能结构内涵与层级的基础上,分宏观、微观两个层级建立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对功能结构优化的影响评价机制.结合大连市西安路商业中心由城市副中心向城市主中心更新升级的规划背景,宏观层级方面以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地理、交通、人口、环境格局等为影响机制要素,微观层级方面以中心区自身总体空间、局部空间为影响机制要素,通过建立“施力点——受力点”模型,研究分析空间结构对城市中心区功能结构
在三十多年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历程中,外延扩张型的空间发展路径所引发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本文从发展动力、空间格局、规划实践三个层面对当代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现状进行反思与检讨,认为土地市场化与资本流通自由化是空间发展的根本动力;无序发展下的空间重构是大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格局;规划实践则是在利益驱动下支持空间快速发展的一种政策工具.此外,提出研究
我国历来就是一个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城市洪水等极端气候频发的现实环境下,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当在城市洪水应对中开展积极工作.本文针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应对城市洪水研究的不足,探讨了应对城市洪水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响应问题.文章首先从减缓洪水对城市影响、应对突发城市洪水和适应城市洪水环境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城市洪水规划和管理的一些代表性思路,然后从调研、编制和审批三个阶
近年来历史街区或被城市化侵蚀、或存在旅游负担过重、或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受到多方面的方面的威胁.本文首先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名村镇以及各级文保单位的分布来分析我国历史街区在各省份的数量和密度分布情况:而后通过中国大陆近30年来突发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将其与历史街区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哪些地区的历史街区更容易受到哪些灾害的侵袭及其受损的严重程度:最后分析,地区之间受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