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水库防汛调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概述了目前先进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水库防汛调度中的应用方法。从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优势、水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等方面论述了水库建设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内蒙古准格尔旗属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该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年内降雨时空分配极不平衡,造成降雨与作物需水期的严重错位,修建集雨蓄水工程进行集雨补灌有效缓解了水分供需错位的矛盾且为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了必要条件。采用工程集水、覆膜坐水、滴灌等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有效水分,减少田间土壤水分损失,增加产量,达到防旱抗旱的目的。本文探讨了集雨补灌条件下所采用的灌溉技术以及灌溉制度的拟定,为集雨补灌旱
本文基于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要求与新时期我国贫困缺水地区的基本现状,探讨了解决劣质水贫困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加快发展的思路,提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解决劣质水贫困农村地区饮水安全的主要途径,并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与具体措施。
传统的水库汛期控制运用方式主要是使水库在汛期要时刻预防设计与校核洪水事件的发生,以满足各种防汛目的的实现,这将导致北方地区的多年调节水库在汛期发生弃水而汛后又无水可蓄的现象发生,造成洪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使水库防洪功能与兴利功能尽可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水库共用库容的作用,更好地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本文分析了北方地区洪水资源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重点介绍了北方地区多年调节水库进行汛期分期的方法,从而为
本文通过复合坡面人工模拟降雨径流冲刷试验,研究了2种雨强下4种下垫面模式的坡面径流调控效应,并从产流时间、侵蚀量、径流研究复合坡度下雨水高效集蓄利用模式。
长江口北支在四个入海水道中是一条非常态的潮汐水道,上段为弯曲河型,顶点在青龙港;下段为潮流脊河型,河势顺直,河道分汊,中段双汊,下段三汊。与南支的三个水道相比,进入北支的长江分流比只有3-5%,有时还不足3%,而南北港和南北槽的分流比都在50%左右。正是由于分流比的严重失衡,北支形成为涨潮优势的水道。于是,它的泥沙向上游输送占优势,形成的拦门沙在口内,最大浑浊带在口内,水道的水沙盐在枯水季节出现倒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方法,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人工培育、筛选出来的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本质上说,该技术是人们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并强化其水质净化能力,达到治污目的的一种尝试,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多种多样,高效去除氮、磷、COD等污染物,并处于人为的控制之下。利用生物─生态技术治理城市水环境
本文通过近20年来太湖水体中蓝藻的演变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迅速提升过程的分析,指出太湖污染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通过对今年蓝藻暴发的成因分析,对太湖污染现状治理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指出:必须加大对围网养殖的管理力度,突出太湖的主要功能,加快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的研究。
通过北塘水库蓄水期内(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不同时段的水库水量水质的连续监测,以成因分析、量化分析、水量水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北塘水库蓄水期水期水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北塘水库蓄水过程中以及蓄水完成后两周后,水质混合速度较快,此时段是水库水质变化的敏感时期;两周后水体氯化物分布趋于均匀,进入相对平衡阶段。当水体氯化物含量超过310mg/L后,底泥氯化物溶出作用很小,水体氯化物浓度的增加主要是
菹草爆发性生长会对水库的水质及输水、行洪等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菹草爆发生长时期现场查勘以及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阐明其对水库产生的影响,并根据菹草的生理特点和水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菹草爆发性生长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水生态系统研究中没有自己理论的问题,从分析水生态系统的基本变化特征入手,与突变理论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得到了可以用突变理论的基本思想去研究水生态系统的结论,并以实际应用为引例,证明了这个结论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