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包干式料塌包分析与解决措施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e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间包工作层是保护中间包正常使用的基础;连铸中间包工作层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无工作层阶段、绝热板阶段、涂抹料或喷涂料阶段、干式料阶段。通过规范施工、完善烘烤制度和永久衬及工作层胎模设计等方式,提高干式料中温强度,减小干式料热态线膨胀,可以有效解决中间包干式料烘烤及浇钢过程中的塌包问题.
其他文献
基于电熔锆酸钡在钛熔炼上的高稳定性,并通过优化的氧化钡-氧化钙-氧化锆三元体系相图可知,掺杂钙可消耗电熔中第二相氧化锆,同时形成钙固溶锆酸钡相提高耐火材料的稳定性.本研究通过使用钙源(氢氧化钙、氧化钙和纳米碳酸钙)对电熔锆酸钡进行掺杂改性,分析钙源种类对其组成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以及对其与高钛合金在熔炼过程中的界面反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钙掺杂量,电熔锆酸钡的相组成相同且掺杂纳米碳酸钙的
钢包上水口与滑板之间常见漏事故原因主要为接缝火泥、机构变形、现场操作、耐材结设计;根据对这些原因的分析,制定了相应改进措施,显著降低钢包上水口与上滑板之间漏几率,提高了滑动水口的使用安全性.
本文对新开发的酚醛树脂系高炉修补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改性树脂的性能要求,探讨了改性酚醛树脂结合剂对修补料结构,物理和使用性能的影响.
采用Si和石墨为原料,Ar保护,于1350℃保温5h合成SiC晶须,对生成物的分布状态、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研究了Si/C反应低温合成SiC晶须的机制.结果表明:1)Si源和C源以气相的形式参与反应,低浓度的Si源更有利于合成高品质的SiC晶须;2)微量的O2对合成SiC的反应起到传质作用,Si和C首先被O2氧化为气相的SiO和CO,气相的SiO和CO反应生成SiC和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体积密度、显气孔率试验要求试样应制成棱柱体或圆柱体,其体积为50~200cm3,试样的最长尺寸与最短尺寸之比不超过2∶1.结果表明:同样是体积在50~200cm3之间,最长尺寸与最短尺寸之比>2∶1和最长尺寸与最短尺寸之比<2∶1的试样,它们的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没有差别,即试样的最长尺寸与最短尺寸之比对试验结果影响甚微.
以锐钛矿型钛白粉(TiO2)、偏钒酸铵(NH4VO3)、七钼酸铵(NH4)6Mo7O24为主要原料,采用可塑挤出成型工艺,制备了用于烧结球团及垃圾焚烧行业,烟气温度为160~200℃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研究了添加剂H3BO3、SiO2、PEO、CMC加入量、焙烧温度对脱硝催化性能和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H3BO3+SiO2量为6.%(w),PEO+CMC量为1.5.%(w),焙烧温
针对连铸方坯中间包在使用过程中因冲击区域、冲击区对面部位以及配套快换上水口不耐钢水冲刷和侵蚀导致中间包使用寿命偏低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砌筑整体冲击区,在冲击区对面部位砌筑护板以及优化快换上水口耐材结构设计等措施在某钢厂进行试用,改善了中间包使用寿命偏低的技术问题,中间包寿命由45h提高到60h以上.
镁碳砖是由高熔点碱性氧化物氧化镁和难以被炉渣浸润的高熔点炭素材料为原料,添加各种非氧化物添加剂,用炭质结合剂结合而成的不烧碳复合耐火材料。为解决镁碳砖中碳的氧化问题,常规的镁碳砖抗氧化添加剂为硅粉(Si)、金属铝粉(Al)、金属铝粉和硅粉混合添加(Al-Si)或性能更为优良的碳化硼(B4C),其中碳化硼的抗氧化效果最优,但是碳化硼的加入会产生液相,降低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介绍了一种新型镁碳砖抗氧化
连铸用功能耐火材料滑板的研究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金属结合滑板一经面世,就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如良好的抗热震性、抗侵蚀性和抗剥落性,使用寿命也有明显提高。针对金属铝结合铝锆碳滑板砖的烧成温度进行了研究,对所制滑板试样在还原气氛下分别进行550、650、750和850℃烧成,检测不同温度烧后滑板砖试样的性能,结果为:(1)随着烧成温度的升高,滑板试样的体积密度变化不大,显气孔率降低,常温耐压强度和抗折
本文采用不同碳含量的硅微粉作为高铝浇注料的基质,研究其对耐火高铝浇注料施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加水量条件下,随着硅微粉中碳含量的增加,其流动性变差,施工性能下降;当硅微粉中碳含量大于1%(w)时,已不能很好满足高铝浇注料的施工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