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指儿童抑制初级反应并表现出次级反应的能力,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Turner等人对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从个体发展和个体差异两角度探讨小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否保持相对稳定。根据我国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儿童行为问卷(CBQ)中的努力控制分问卷进行修订,作为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测试工具。本研究采用横纵交叉的研究设计,选取山东省青州市某小学的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共240名小学生为被试,通过家长评定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能力测试,并追踪他们一年后的自我调节能力表现。结果发现:(1)从个体发展趋势上看,小学生自我调节总维度得分和抑制控制分维度得分的年级差异不显著,F值分别为1.62、1.69,p值分别为0.15、0.14;而注意控制分维度得分的年级差异显著,F值为3.76,p值小于0.01。事后检验发现:三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的注意控制分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二年级小学生;五年级、六年级小学生的注意控制分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四年级小学生;(2)从个体差异的变化上看,一年前后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个体差异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着年级的升高,稳定性逐渐增强,变异性逐渐减小。具体表现为:在间隔一年的前后测中,一年级与二年级、三年级与四年级以及五年级与六年级小学生在自我调节能力各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极其显著相关,并且相关系数均随年级升高而增大;同时一年前后小学生在自我调节能力各维度上的班级排名保持相对稳定,以平均数加减0.5个标准差(M±0.5SD)为基准,波动幅度超过1个标准差的人数比例不超过5.3%。结论:从总维度上看,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相对稳定;从分维度上看,小学生抑制控制能力保持相对稳定,而注意控制能力呈现增长趋势。因此正常在校小学生注意控制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