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B型和M型VO2粉体

来源 :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V2O5 为原料,采用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出V2O5 粉体,在H2 气氛下热处理得到了VO2(B)粉体,再在Ar 气氛下热处理VO2(B)粉体,制备出了VO2(M)粉体。采用X 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差热分析(DT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成分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500℃、 H2 浓度50%时,得到VO2(B)粉体,呈板片层状结构;然后Ar 气氛下分别经过550℃、 600℃、650℃、700℃处理1h 后,VO2 由B 型向M 型转变,700℃处理成功制备出了 VO2(M)粉体。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保温烧结时间对制备的W-9.8Ni-4.2Fe合金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流峰值、基值、频率和初始加载平均电流分别为3000A、360A、50Hz和1200A,烧结温度为1250℃的条件下,随着保温烧结时间的延长,烧结试样的摩擦系数与磨损量逐渐降低,材料的耐磨性能相应得到逐渐改善;当保温时间延长至10min时,摩擦系数又呈现回升趋势。分析磨痕形貌发现
采用机械球磨和热等静压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NbC颗粒增强45CrMoV弹簧钢基复合材料,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增强颗粒分布和界面结合情况,对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硬度、拉伸性能、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检测,并探讨了其断裂行为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细小,NbC颗粒均匀的弥散分布在基体之中,且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99%,抗拉强度为1250MPa,硬度为HR
以BaCO3和(C4H9O)4Ti为原料,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BaTiO3粉体,讨论了PH值、煅烧温度等因素对BaTiO3粉体性能的影响,并对凝胶化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粒度分析对粉体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及凝胶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的BaTiO3粉体颗粒尺寸小,团聚少,粒度分布
本文分别以316L40%)、316L(60%)为芯、壳层喂料,研究了工艺参数:壳层熔体温度、注射速度、延迟时间对芯层熔体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芯层熔体前沿呈蘑菇状;固定芯层熔体温度,壳层熔体温度在152℃至176℃之间改变时,随着壳层熔体温度的升高,芯层熔体穿透深度减小,最大穿透宽度增加;壳层熔体注射速度的变化对芯层熔体穿透距离的影响较小;随着芯层熔体延迟时间的增大,芯层熔体穿透深度,穿透宽度变化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锐钛矿型、金红石型和混晶纳米TiO2,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获得了具有不同形貌的金红石型样品。借助DTA-TG技术确定所得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发生晶型转变的温度,在低于晶型转变的温度下焙烧系列纳米TiO2样品,对样品用XRD、TEM、IR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缓凝剂的加入不利于金红石型TiO2的形成,钛原料浓度增大使样品中金红石型的含量增大,反应初期氨水的加入可加快体系中
将Fe、Cr、W、Y、Ti粉按一定的成分配比进行机械合金化(MA)。研究了不同的球磨时间对粉末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SEM和EDX对粉末的物相,晶粒尺寸,粉末形貌及成分作了测定和分析讨论。研究发现,W峰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在整个球磨过程中没有发现W的新相生成;球磨后混合粉末的晶粒尺寸达到100nm以下,由原始粉末的0.42μm可降至14.0nm;球磨后粉末形状不规则,粉末粒度分
采用SEM、TEM研究了原始组织为层片状珠光体的共析钢激光冲击处理后的组织特性。结果表明:单道次激光冲击即可实现共析钢表层铁素体晶粒超细化,等轴铁素体晶粒尺寸约为0.8μm;激光冲击产生的冲击波诱发材料表层产生高应变速率的塑性变形,渗碳体层片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冲击波中心区域渗碳体层片球化完全,渗碳体颗粒粒径约为50nm,而冲击波边缘区域渗碳体层片主要发生弯曲、扭折和断裂。
本文介绍了建设中的石化装置用钢铁材料数据库集群。包括原料油性质数据库,炼油装置主要腐蚀介质及腐蚀环境数据库,石化用钢铁材料数据库系统,石化标准、规范数据库等。并针对典型炼油装置,基于API571和API581规范建立了辅助设计选材的模型系统。该系统可应用于炼油装置的设计、材料采购、建造、运行、维护、故障分析、寿命评估等全寿命周期。未来的应用对象还将逐渐扩大到包括采油、储运、化工、天然气等石化全流程
近几年,随着对汽车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先进高强度钢在车身上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大。本文研究 了800MPa级双相钢(DP钢)在应变率10-3s-1条件下、不同拉伸标距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拉伸标距减小基本不影响材料 的屈服、抗拉强度和均匀延伸率,而断裂延伸率显著增大。采用有限元模拟了试样拉伸过程。藉SEM,分析了试样颈缩区 的变形组织和断口形貌,探讨了其断裂机理。研究可为超高强度钢在
本文对比分析了V和V-N微合金化球扁钢不同部位组织、性能的差异,深入探讨了钒氮微合金化高强球扁钢强韧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球扁钢轧后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不均匀,球头心部冷却较慢,腹板冷却较快。计算结果显示终轧温度950时轧后冷却过程中,球头心部、腹板温度差异约为120℃;采用V-N微合金化设计后,球扁钢屈服强度显著提高,球头心部、腹板强度差异约为5~10MPa。钒氮微合金化设计细化了球扁钢的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