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稻不同基因型对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全国第十三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i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产量表现的关系,为超级杂交稻高产和氮高效利用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于2007-2008年在湖南省桂东(724m,25°8′)、长沙(53 m,28°13′)、南县(32 m,29°37′)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以杂交稻两优培九、Ⅱ优084、Ⅱ优航1号、内两优6号、准两优527、D优527、中浙优1号、Y优1号、C两优396、两优293、黄花占、玉香油占、汕优63(对照)和常规稻胜泰1号为材料。田间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按照高产栽培要求进行田间管理。   [结果]①不同基因型超级稻产量表现。不同基因型超级杂交稻品种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汕优63和常规品种胜泰1号,3点平均产量为9.22 t·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1%。超级杂交稻品种在不同地点的产量以桂东点最高,10个品种平均达到11.87t·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3.9%;南县点次之,平均为8.21 t·hm-2,增产9.6%;长沙点最低,平均为7.58 t·hm-2,增产11.87%。②氮素积累量及比例。超级杂交稻稻谷氮素含量、氮素积累量及其积累比例的基因型差异显著,稻草氮素含量、氮素积累量及其积累比例的基因型差异不显著。稻草氮素积累量变幅为47.69~59.24 kg·hm-2,占总吸收量的33.11%~40.25%;稻谷氮素积累量变幅为81.43~99.57kg·hm-2,占总吸收量的56.99%~64.11%;秕谷氮素积累量为2.94.~5.95 kg·hm-2,占总吸收量的1.89%~4.41%。③氮素吸收量。超级杂交稻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以准两优527最高,两优293最低,前者3地点平均分别为155.38 kg·hm-2,后者分别为135.07kg·hm-2,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超级杂交稻成熟期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品种间差异在3个试验地点表现不完全一致,这可能与试验地点的干物质生产量有关。④氮素需要量。超级杂交稻氮素需要量3地点平均为16.07 kg·hm-2,变幅为14.76~17.76 kg·hm-2,其中以两优培九最低,中浙优1号最高。参试的8个超级杂交稻品种氮素需要量低于对照品种汕优63(17.92 kg·hm-2)和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20.21 kg·hm-2)。⑤氮素收获指数。超级杂交稻的氮素收获指数的基因型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数变幅为57.14%~64.140%,以C两优396和准两优527最高,以D优527和内两优6号最低,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它品种差异不显著。2008年试验同样以D优527最低,为63.94%,以Y优1号最高,达到73.27%,两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它超级杂交稻品种的氮素收获指数差异不大。⑥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超级杂交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基因型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以准两优527最高,达到51.34 kg·kg-1,以两优培九和D优527最低,依次为45.29 kg·kg-1和46.33 kg·kg-1,但与对照品种汕优63(45.93 kg·kg-1)和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44.19 kg·kg-1)差异不显著。不同基因型超级杂交稻氮素干物质量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3地点平均变幅为92.16 kg·kg-1~99.79 kg·kg-1,其中以胜泰1号最低,D优527最高。⑦不同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与收割产量的关系。不同基因型超级杂交稻氮素需要量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表现为显著负线性相关,3地点试验结果表现一致,说明生产上可以实现超级杂交稻的增产与氮素高效利用同步。随着超级杂交稻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的增加,收割产量增加,两者间的决定系数为0.5701,达到极显著水平。 [结论]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且氮素利用率高的品种准两优527、Y优1号等,产量也高,证明超级杂交稻可以实现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协调,生产上应推广种植产量高和氮素利用效率高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氮素高效利用率也应作为超级杂交稻品种选育的指标。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预测微生物学原理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原料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规律,并建立了适用于10~37℃的生长模型。通过对各模型均方误差(MSE)和实际拟合生长曲线的分析,得出10~1
本文应用1961—2005年贵州省3个辐射观测站的实测值,及同期8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网的日照时数、总云量、平均温度等要素的资料,通过分析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和日照实测资料,综合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必须有完备的循环经济法律体
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规则,依照循环农业的理念,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更高级形态,必然替代以索取和破坏自然为代价换取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走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既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市委
菌株MB-1-1-102、MB-16-5、MB-1-6-6和MB-2-2-4是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侵染水稻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本研究测定了这些菌株对水稻的致病性和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的抑菌能力。
近年来,随着养牛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不断发展,在母牛繁殖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外源激素来提高母牛的生产性能,达到增加养牛业的产量和质量的目的。笔者与所在技术团队一直从
湖北省奶牛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于全国较落后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奶牛养殖基础较好,数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宜昌市、黄冈市和咸宁市。武汉市是湖北省奶牛养殖历史
目前,我国奶牛业分布和消费不均衡,且奶水牛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奶牛业,从而对奶业发展和人们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对现有的有关中国奶牛和水牛产奶量存在差异研究报道进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增强水分管理,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对于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