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截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184015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截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以脊柱后凸为主要症状的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36岁;椎体形成障碍9例,椎体分节障碍6例,混合型11例;18例为单纯后凸畸形,8例同时伴轻度脊柱侧凸;平均后凸Cobb角63°。
其他文献
目的:颈椎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已被证实在治疗多阶段颈椎病方面预后良好,侧块螺钉虽然已是一种公认的较为安全的内固定方法,但是由于不同阶段颈椎侧块位置、形态不尽相同,以及个体变异等因素,手术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仍不可忽视。本文探讨一种通过术前测量与术中定位相结合的精准的个体化侧块螺钉植入策略,并通过术后影像学及临床观察,初步探讨该置钉方式的术后效果。
目的:探讨悬吊牵引配合中药外敷小夹板固定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5例经悬吊皮牵引治疗的婴幼儿股骨干骨折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治疗骨关节良性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2月到2015年12月对我院53例骨关节良性骨肿瘤患者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微创治疗,其中骨囊肿1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7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7例。
目的:介绍一种跟骨的分区理论用于指导跟骨骨折的治疗,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分区理论的内容:首先从矢状面上以跟骨后关节面的前后缘为分界点将跟骨分成三柱,即前柱(anterior horn,A)、中柱、后柱;中柱可分成后关节面区(superior articular surface,S)和压缩区(compressional zone,CZ),根据Sanders分型理论又可将后关节面区从冠状面上分成四个
目的 探讨叉肘成形术治疗晚期肘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术方法及结果回顾性研究2001-2014年应用叉肘成形术治疗晚期肘关节结核40例,随访16-97个月,平均76.3个月,男22例,女18例,年龄21-76岁,平均49.27岁,临床诊断肘关节结核,叉肘成形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Background: Back pai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costly health problems in developed countries.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here are sever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and cohort studies concernin
目的:膝关节置换/翻修患者因术前严重内/外翻畸形或术中软组织松解不当,术后会出现侧副韧带松弛,本研究目的是对这些患者应用非限制型人工关节进行膝关节置换/翻修后,观察他(她)们在侧方稳定支具辅助下侧方稳定性的转归过程。
目的:探讨导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护理对策。[方法]以发生骨科手术切口感染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检测性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实施情况、易感染因素以及手术相关的环境因素,然后对可能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逐步进行单因素回归与多因素回归。
目的:评估Peek-Prevail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在颈前路术后并发早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系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3年7月-2014年2月,按病例纳入标准选取80 例单节段颈椎病需行前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零切迹组及ACDF组各40例。
目的:探讨脊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型术(PVP)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2002年3月~2015 年3 月在我科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60例,男422 例,女538例;年龄36 岁~85 岁,平均年龄67 岁;病因:外伤引起脊椎压缩性骨折317例,骨质疏松引起脊椎压缩性骨折643例;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腹胀,均无明显神经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