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的节水激励措施研究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创新之家”综合节水实践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国内外节水配套激励政策现状,提出要全面持续深入开展现代产业节水、所需建立的适用性激励政策。主要包括节水器具的推广性激励措施和再生水工程激励措施,建议在节水器具推广中实施高效器具试点补贴、政府补贴采用差额方式;建议对再生水工程采用运营补贴,充分考虑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建议通过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对节水效果实施评估,建议将雨水利用纳入再生水激励补贴范围。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本文梳理了当前学界对生态文明概念及其内涵的理解,将其归类为历史范畴和社会范畴两个研究角度,提出生态文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要素禀赋之间矛盾关系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形态。同时,本文在当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指标体系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就相关指标体系研究的内容,框架以及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提出我国在生态文明及其指标体系领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生态文
应对气候变化是世界级优先议题,各主要利益集团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不同。中国一直积极参与以减少碳排放为核心内容的国际气候谈判。在国际谈判中,中国面临着双重压力:作为世界碳排放大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又必须为自己的发展赢得生存空间。因此,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和发展道路上仍然任重而道远。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广东多个城市提出规划、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重要背景。
以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城市之一却具有全国最高CO2排放密度的上海为例,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上海发展低碳技术的机遇,并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危机背景下,发展 (研发与引进) 低碳技术是上海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而此次经济危机为上海发展低碳技术提供了机遇,利用这一契机,上海应积极调整与创新技术成果供应、创新产品需求以及制度环境方面的政策,积极发展低
本文基于对上海市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状况的调查,通过把握不同年龄、人口构成廉租家庭的生活特点和居住需求,从中总结出有关廉租住房设计的要点与启示。调查采用了入户居住实态的方法,包括访谈,行为空间满意度、重要度评价等内容,并通过样本数据集计对比筹,得出目前上海市廉租家庭所居住房内,各类生活行为相互交叠,影响严重,直接引发居民对住房的不满。其中,对子女学习、就寝空间的改善要求最为迫切。因此
本文基于城乡之间人口的双向流动,探讨了城乡统筹发展的优化模式。针对两种城乡发展的空间结构——轴向放射式和环形放射式——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柏林市与北京市作为对比案例进行研究,得出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基于人口的双向流动的结论,并从模式优化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通过强化城市间发展的均衡性、尝试城镇群发展单元以优化乡村向城市方向的人口流动;通过壮大小城镇、增加其就业供给、纯粹的轴向放射状城市空间与交通
现行农村低保制度的制定结构和标准单一,其制定原则没有考虑贫困家庭规模和种类的差异性——均按照同一个救助标准运行。而制度设计中,没能考虑到如老人、疾病、残疾、单亲家庭等不同农村贫困群体的实际需要,导致了制度操作过程中不少实际问题难以解决。本文对完善中国农村低保支出与促进低保效率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战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研究符合自己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出发,具体研究了生态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保护等发展战略,以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占60%-70%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期间改变,2008年我国的煤产量27.93亿吨。显然燃煤是我国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而煤地下气化是解决环境污染的一把金钥匙。通过比较纯治污与地下气化的投入结果,讨论了煤地下气化的重要意义,可以摆脱长期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可充分的利用煤资源;煤综合利用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联合发电,可得到洁净的氢能源;保障采煤安全;甚至有必要时可以出口。作
本文研究了位于地理边缘的聚落演变规律、地理边缘与聚落相互作用机理,可以深入解读复杂人地关系。选取海南西部地区的海岸带与山地平原交接带作为典型地理边缘,以1930s、1960s与1970s的1∶50000地形图为基础资料,解译三个时期的聚落信息,探讨聚落与地理边缘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地理边缘决定聚落的空间格局、制约聚落的空间过程、聚落类型、中心聚落与地理边缘具有空间耦合关系;二者耦合的
中国地质公园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边界划分随意、公园面积过大等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表明地质公园建设理论的薄弱。本文探讨了地质遗迹集中度问题并应用子封开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研究表明,地质遗迹集中度是表征地质公园面积和范围合理性的依据。应用地质遗迹集中度子封开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后,该地地质公园地质公园面积大幅度减少,但主题不变、内容完整,地质遗迹集中度达预期目标值。一园多区是提高地质遗迹集中度的重要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