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登记引入社会工作的需要与思路

来源 :民政部,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bi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婚姻登记处就社会工作在婚姻登记公共服务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阐述,2007年8月,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成立了婚姻家庭指导工作室,配置了2名专业社工,将拥有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和特殊危机处理技能的社会工作者引人到婚姻登记机关内开展服务,借助“登记”这个工作前台,免费向婚姻当事人提供离婚调解、优生优育、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咨询、指导:提升了婚姻登记的整体服务水平,有利的促进了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
其他文献
项目组通过对西安市民政局及灞桥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调研,对阶段婚姻登记方面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探讨,提出相应改进的构想和对策.
婚检制度的法理基础根源于婚姻法中的禁婚疾病规定.本文从禁婚疾病规定的合理性和婚检制度的法理实效两个方面对婚检制度进行法理分析,同时探讨强制婚检造成的婚姻法律实践中的困境,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走出婚姻法律实践困境的对策.
海峡两岸的通婚问题,特别是大陆配偶在台权益保障问题,已引起各方关注.本文试图在分析台湾当局相关法规的基础上,结合20年来大陆配偶在台生活状况,剖析大陆配偶在台权益缺失现象.在此基础上探索大陆配偶的权益保障,寻求权益保障的合理对策.
笔者作为婚姻登记管理工作者,回顾分析了中国婚姻登记收费制度的发展历史,对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的婚姻登记收费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婚姻登记是否应当明确收费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值此我国首部《婚姻法》颁布60周年之际,本文立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深刻剖析了农民工特殊群体目前婚姻家庭的现状,并对农民工婚姻家庭权益保障工作提出若干建议与设想.
本文以宁乡县为例,分析农村离婚率在近几年内呈大幅上升之势,给地方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大量夫妇长期分居,思想观念全面转变,家庭暴力依然存在,异地婚姻数量猛增,中老年人家庭重组,是当地农村离婚率大幅上升的五个主要原因.针对当地实际,增进农村婚姻和谐度有效举措包括: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协调作用、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建立延缓机制消减非理性因素等.
本文基于社会工作和我国民政工作的自然融合,探讨社会工作的领域之一——家庭社会工作,和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婚姻家庭工作的关系,并对充分发挥其相互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对经济帮助制度进行社会性别分析,既有助于阐释经济帮助立法的目的与功能,又有助于建构经济帮助立法的原则与路径,进而形成矫正经济帮助制度的具体思考模式——坚持经济帮助制度以顺应本土文化需要,完善经济帮助制度以顺应社会生活需要,适用经济帮助制度以顺应性别平等需要.
本文讨论非婚同居问题,仅指不为法律所禁止的,无配偶的男女双方自愿、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但又没有履行结婚登记手续的一种两性结合的方式。
本文立足婚姻档案工作,结合湖北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实际,从婚姻档案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婚姻档案管理现状及做好婚姻登记档案工作的有效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