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卡岩蚀变过程中Fe、Sr、C 和O 同位素特征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长江中下游宁镇矿集区冶山典型矽卡岩型铁矿小庙陈矿区zk302钻孔进行了详细的全岩Fe、Sr、C和O同位素研究,并探讨其在矿床学研究中的意义.
其他文献
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REE来源,作为全世界主要的REE产出国,中国境内的碳酸岩型REE矿床约占国内稀土储量的65%左右.选择冕宁-德昌REE矿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是因为整个矿带成矿流体演化阶段完整,而且是因为整个矿带形成于新生代未经历太多期次的热液阶段和构造活动。根据野外观察、矿物共生组合、包裹体特征等将成矿流体的演化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岩浆阶段、伟晶岩阶段、热液阶段、REE矿化阶段
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构造带分布有一系列蛇绿岩体.西段以大规模出露新鲜地幔橄榄岩和非常少的镁铁质岩石为特征,中段以普遍蛇纹石化的地幔橄榄岩伴生相对完整的镁铁质岩石层序为特征,东段以较少出露镁铁质岩石且地幔橄榄岩中赋存大规模铬铁矿化为特征.然而这些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仍然存在争议。日喀则蛇绿岩的镁铁质岩石的Pb同位素均落入印度洋MORB范围之内,此外,大多数雅鲁藏布蛇绿岩带其他岩体镁铁质岩石的Pb同位素比值也
结合以上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岩石成因上的争议以及Fe-Mg同位素的分馏特性,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内一系列淡色花岗岩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同位素较为均一,二云母淡色花岗岩和电气石淡色花岗岩的δ56Fe介于+0.1066-+0.2361之间,石榴石淡色花岗岩由于石榴石的原因使其铁同位素偏轻总体上落在正常的花岗岩储库范围内,未产生分馏。镁同位素产生了大尺度的分馏,δ26Mg从-1.0056到+0.10
本研究对代表碰撞后典型镁铁质岩(道士冲、祝家铺、沙村和椒子岩)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Li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碰撞后镁铁质全岩具有类似岛弧形的微量元素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全岩的δ7Li值变化范围为-2.9‰--7.2‰平均值为+2.7‰,总体来说显著低于地慢Li同位素组成平均值,指示了其形成过程有低δ7Li的俯冲物质再循环进入了地慢从而降低
对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类进行了系统的错石Hf-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准噶尔地区的花岗岩源区既有先前侵位于大洋岛弧地壳深部的残留高温蚀变洋壳,或者来源于新生地壳和火山沉积物。错石Hf-O同位素显示这些后碰撞花岗岩要么来源于残留的蚀变洋壳,或者先前俯冲阶段形成的新生岛弧地壳组分。因此,中亚造山带的大陆地壳生长主要发生在俯冲的新生岛弧环境,而后碰撞环境下没有显著的大陆地壳生长。
矽卡岩是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在热接触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和高温气化热液影响下,经交代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变质岩石.矽卡岩矿床是世界钨资源的最主要来源(占70%),是铜、铁、钼、锡的主要来源.对矽卡岩矿床形成过程中元素、同位素行为研究可增强对矽卡岩成矿过程的理解.
攀枝花镁铁质层状岩体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其岩体底部赋存有巨厚层的钒钛磁铁矿矿石.为了研究攀枝花高Ti玄武质岩浆演化过程中铁的富集和成矿过程,选取攀枝花层状岩体兰家火山剖面,系统分析其全岩和主要含Fe矿物(单斜辉石、磁铁矿和钛铁矿)的Fe同位素组成.本研究表明系统的层状岩体Fe同位素研究能够对镁铁质岩浆Fe富集过程起到指示作用。
本次研究以日喀则东嘎早侏罗世辉长岩-花岗岩杂岩体为例,通过对辉长岩、花岗岩及其中镁铁质包体错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以及全岩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阐明了杂岩体成因,并探讨了其对新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启示。
俯冲带是实现壳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而流体活动对于俯冲带物质传输和元素迁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流体交代作用十分复杂,示踪俯冲带不同组分的流体来源非常困难,特别是有关蛇纹岩脱水产生的流体.本文对该区域的白片岩及其围岩变花岗岩进行了全岩Li同位素研究,以期为区分交代流体的源区提供新的制约。
中国中亚造山带产出有大量二叠纪-三叠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赋存于这些岩体中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镍金属总和达360万吨,是中国硫化镍资源的重要来源.由于地层有机物通常也富放射成因Os,因此地层有机物的加入可能导致矿石Os同位素组成也具有放射性成因特点,而并非前人研究中认为源于地壳硫化物的加入。同时,地层中有机物的加入会降低慢源岩浆的氧逸度,这可能是慢源岩浆达到硫化物饱和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