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不良及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社区干预”路径探析

来源 :四川省科协,四川省电力电子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IFIF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青少年问题同大量的社会问题“并构、并存”,是超越了单一群体的社会管理的系统性问题。需要寻找到一个有效的“撬动点”去协调整个系统各个主体的有机联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城乡社区日益成为中国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社区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可成为社会系统中链接各青少年工作各主体的有效“结点”。因此,社区应该成为青少年工作中连接家庭和学校的又一主战场,而“社区干预”应该成为有不良及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工作的主要手段。笔者通过调查介绍了四川省有不良及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新特征,分析了社区干预的优先次序以及该类青少年对社区融入的心理困境。提出社区干预要有立法保障、平台保障和主体保障;要进行预防性干预、接纳性干预和社区环境营造。
其他文献
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国家便将城镇化主题从“推进城镇化”转变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并一直延续至今。党的十八大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长强大的动力。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必须解决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新型城镇社会管理问题无疑是其中尤为值得高度关注的。目前,党建服务组织与协调机制有效缓解了农民迁入之初的抵触心理;居民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改革措施较为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意思是说法令是人民的性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中国进入法治建设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法治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绩。但是,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事业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巴中的法治形势同全国一样,法治巴中建设任重道远。笔者提出,要把法治巴中建设的重要性放在依法治国的大局中去认识,把法治巴中建设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上去谋划,把法治巴中建
笔者根据现代化目标的细分类型及其所对应的社会结构,对目标冲突所在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学术领域”四大领域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暗含的“政治民主化陷阱、经济工业化陷阱、思想自由化陷阱、学术科学化陷阱”。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采取的一种以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目的是使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四川省的城镇化进程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总体来说,成都和攀枝花两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较高,而其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由于四川省各地区的劳动力流动情况的不同,最终表现为各地的人均GDP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因此本文深入研究了四川
在参考了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解决对策后,回溯中国四川地区近年来的城镇化进程,笔者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农村实行的鼓励农村中小型企业的创立政策中,有很多类似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当地的农民无需脱离自己的土地,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当地村里的中小型企业为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他们可以一边务农,一边到工厂工作,同时还能照顾家庭和父母。这样的做法,既解决了工作机会的问题,也有效遏制了外来务工的人口给城市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是多种社会关系的结合,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而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的社会实体。社区是社会的构成细胞,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因此,巴中市在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战略中,市委书记李刚把"社区"建设与"新区"、"园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称为"三区"建设。在实施省委"多点多极支撑战略"中,社区又是"点"和"极"的重要支撑和底部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人类对生态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经济发展的演进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保、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它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农村生态环保,要切实处理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
农村宅基地退出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关键着眼点。当前中国农村还不具备“整镇整村”农民同时迁入城镇的条件,零星宅基地农民自愿退出将成为今后较长时期的主要特征。本文介绍了成都温江宅基地“双放弃”退出模式的实施与绩效,重点探讨了其退出机制: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储中心,推动退出宅基地“化零为整”;建立宅基地退出保阵基金,提高资金回收能力;重视宅基地退出相关政策之间的街接与组合,完善运行机制;提供“单放弃”
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我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程区域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而深远。然而,由于四川省城镇化发展起点低、速度快,各地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注重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人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进城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不到位,进城农民市民化问题凸显,严重地影响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新型城镇化为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以下方面的压力:新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进行界定,研究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探索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既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现实发展的需求。通过探讨农村社区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农村社区的建设实践,认为目前政府主导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制存在缺陷,农村社区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公共服务薄弱,农村社区基层管理者人力资本存量低,管理能力较弱;资金投入不足,基拙设施落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贫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