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储集层岩石尺寸效应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34169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陆相湖盆泥页岩层系地层内赋存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接替能源.但初步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页岩油产量还远达不到经济效益标准.储集层的独特物理性质如特低的孔渗性,导致页岩油在自然条件下流动困难,影响页岩油产量及开采效益,需进行人工压裂来改善储集层质量以促进页岩油流动,而储集层岩石力学特性直接影响人工压裂的效果,故评价储集层岩石力学特性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使用微机伺服控制三轴试验机,针对东营凹陷的泥岩样品开展应力应变实验,探讨尺寸效应对力学特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北祁连造山带是祁连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新元古-早古生代板块裂解、扩张、俯冲、拼贴闭合的增生造山带,主要有增生杂岩体、岛弧火山岩、洋岛、蛇绿岩及微大陆碎片组成.北祁连缝合带西段卡瓦地区发育有长城纪含火山岩夹层的地层(熬油沟组)记录了中元代早期的构造岩浆演化的信息.
龙首山铀成矿带位于中国华北地台西南,阿拉善台隆南缘,目前已发现4种类型的5个铀矿床、四10个矿(化)点和两千多个异常点,是中国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铀成矿带.该区前寒武系含铀丰富,为后期成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麒麟沟组主要岩性为片麻岩、变粒岩、片岩类,平均铀含量为5.5×10-6,钍20.1×10-6,是龙首山群铀含量最高的层位,孩母山群下部含碳 磷建造也是本区重要的含铀层,平均含铀量为10.5×1
武当-桐柏-大别-苏鲁地区造山事件对中国东部大陆格局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导致了华北克拉通与华南陆块的统一拼合,且对中国东部于中生代发生的岩石圈重大构造转折具有重要作用.已有证据表明,华南陆块和华北克拉通在中生代形成中国东部统一陆块之前,已分别发生多次重要构造-岩浆事件,包括:华北克拉通东、西部陆块吕梁期的拼合和裂解过程以及扬子、华夏陆块于晋宁期的拼合和裂解过程等等.随枣地块新元古代沉积物质源
柴北缘超高压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呈狭长状夹于祁连板块和柴达木板块之间,主要由花岗片麻岩、长英质和泥质副片麻岩及少量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组成,高压-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和石榴子石橄榄岩呈透镜状或夹层状产于围岩片麻岩中.柴北缘超高压带中同时存在中元古代和早古生代两期洋壳残片。因此,带中一些未获得原岩年龄的洋壳属性榴辉岩,如鱼卡含硬柱石假象榴辉岩和野马滩榴辉岩等,可能属于构造就位的中元古代古洋壳,也可能属
本文在系统性总结劳海盆扩张中心地区主要构造单元(包括东劳扩张中心(ELSC)、中劳扩张中心(CLSC)、西北劳扩张中心(北西LSC)、东北劳扩张中心(北东LSC) 、Valu Fa脊(VFR)、Mangatolu三联点(MTJ)和Fonualei扩张中心(FSC))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从劳海盆之下地幔源区性质、俯冲物质的组成、印度洋型地幔对太平洋型地幔的置换程度以及Samoan地幔柱的可能
本文对取自长江三角洲和苏北盆地的晚新生代钻孔进行了碎屑重矿物和错石晶体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来研究区上新统地层中稳定重矿物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三角洲一苏北盆地上新统稳定重矿物的分布特征对区域沉积环境和物源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稳定和蚀变重矿物异常偏高的含量说明该区域在上新世期间普遍发生了强烈的化学风化。此外,两钻孔碎屑重矿物所体现出的母岩特征,表明三角洲地区在上新世期间物质来源为局地周边的中酸性岩浆岩
结合前人对于马里亚纳海槽熔岩研究的微量元素数据,本次研究发现,分别指示总俯冲组分、深俯冲组分、浅俯冲组分和俯冲熔体组分的Ba/Ta,Th/Ta,Ba/Th和Nb/Ta微量元素比值,除了表现出Pearce等(2005)研究中发现的俯冲组分在弧后区域分布的一般规律之外,也展现出俯冲组分在弧后区域分布极度不均一的特征。这种地慢源区中俯冲组分分布的不均一,可能是由马里亚纳海沟处持续俯冲的洋壳上的沉积物成分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RF)可对物质的主、微量元素进行无损、准确的测试,已逐步应用于海洋地质与大洋矿产资源的调查与研究中.目前世界各国在海底矿产资源调查技术上的竞争日趋激励,为促进中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本项目将量散射X射线荧光光谱仪引入海底矿产资源调查领域,并对其建立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中国大洋资源海上调查任务期间对样品进行现场分析测试.
断裂带内的韧性剪切带广泛发育有纳米颗粒,被认为与断层活动有密切关系.本文在详细分析红河断裂带内纳米颗粒的聚集特征、类型基础上,通过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对韧性断裂带内的纳米颗粒形成聚集过程及成因进行分析。
泥页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脆性矿物含量)、微-纳米级孔隙、有机碳含量以及有机质成熟度等对页岩气的聚集与勘探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泥页岩中的纳米级孔隙主要为有机质颗粒由于生烃所形成的有机孔隙.除了有机孔隙之外,泥页岩储集层中还含有微裂缝、微孔道、私土矿物晶间孔隙、结晶矿物晶间孔隙、晶内孔隙和生物化石孔隙。为此,本次研究选取川东南海相泥页岩为例,描述泥页岩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类型和特征。